“双课程”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1年11月30日,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家校共育现场会在潍坊市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举行,同步线上收看57万人。 校园一角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在家庭教育立法的背景下,学校该有怎样的担当?学校如何与家庭、社区协同育人?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在“双课程”支撑下创新实践,探索生成了“一纲、五目、十项行动”的圣卓样板,为密切家校社联系、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经验和范式。

    “双课程”,即家长学校课程和文明家庭建设课程。家长学校课程重在引导“知”,文明家庭建设课程重在指导“行”。“双课程”的目的是知行合一,“一纲、五目、十项行动”是“双课程”知行合一的实践与内化。

“一纲”:立德树人

    潍坊市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始建于2008年,是山东二七一教育集团旗下的一所分校,学校将“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作为育人主线贯穿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始终,汇聚教育力量,构建和优化教育生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信任、社会满意的九年一贯制二七一教育品牌学校。   

    家庭环境尤其是精神环境以及家长的人格成熟度和育人水平,对孩子产生着直接又重要的影响。要让所有学生都享受到优质教育,筑牢学生的精神大厦,使学生持续不断地成长,学校就必须不断引领指导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系统,拓展凝聚社会资源,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

“五目”:五个理由

    1.国家需要

    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家长学校以及家庭教育。2004年,《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颁布;2012年、2016年,《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和《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先后发布;2019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进行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更是从顶层设计上做足了准备。

    学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响应国家号召和社会需求,学校发展和育人才能走得稳、走得准、走得顺、走得好,才能逐步和家庭一道构筑起同频共振的教育生态。

    2.学校担当

    学校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领域。学校要贯通上下,与国家同频共振,办好家长学校,上好家长学校课程,指导文明家庭建设,引领家长学习国家教育政策、读懂生命成长规律、建设文明家庭,进而促进社区文明和社会进步,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认知、能力、方法以及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学校需要主动行动、积极作为,持续不断地带领家长一起进行科学教育、建设文明家庭,点燃家校共育的文化火焰。

    3.教育之道

    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责任,实现自我成长,在正确的道路上育人,孩子才能自主、自由地成长。教育要办在阳光下,家校“手拉手、肩并肩”,同向、同心、同行。学校及时、科学地引导家长,促进家长持续更新对教育的理解;家长积极与学校沟通交流,能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育人生态。一所优质的学校一定重视支持家庭教育、尊重规律家校共育。

    4.人的成长

    人的成长包括身体、感觉、情绪、心理、认知、精神的成长,物质环境和心灵环境适宜,成长才会协调。每一个孩子都是生机勃勃的人,需要尊重和支持。真正尊重人的成长,就要共同创造尊重的生态,家校双方共同找到尊重、支持孩子成长的理念与方法。学校要打开围墙,让尊重从家庭延伸到社区、连接社会,营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

    5.智慧之爱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教师和家长乃至全体家庭成员的生命状态与互动方式,都是摆在孩子面前活生生的教科书。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走向学习和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尊重,在参与中学会支持。实现家校共育,就需要学校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

“十项行动”

    “十项行动”,既是思维方式,也是实践方式,是推倒学校“围墙”、为人的发展重建教育生态的理念遵循和行为路径,是“双课程”支撑下教学做合一的行动。

    1.书香圣卓

    阅读是圣卓实验学校的首要课程。“书香圣卓”是在学校的系统规划和教师的引领下,营造浓郁阅读氛围,实现亲子共读,发展和谐的亲子关系,实现校内阅读向家庭阅读的延伸,学校和家庭“手牵手”播种阅读的种子,彼此滋养和互动,涂抹生命底色。针对亲子共读,学校进行了“九年一体化”设计,每个学期都有目标、内容、成果展示,给家长以指导。

    在书籍的选择上,学校主张规定性和自选性相结合,家长和孩子共同推荐书单,找到“最大公约数”。在阅读组织方式上,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捆绑”阅读,“打卡”亮相,定期分享。家长自发组织了群内共读一本书活动,如志成十八班全体家长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父母的建议》《家长教育学》等,一本接一本,线上线下相结合;家长打破班级界限自发组织了6个阅读社团,如“阅动读书”社团,家长通过在群内分享读书音频的方式接龙“打卡”。有的家长在爱上阅读后带动了社区阅读,成为多个社区的阅读推广人,开展公益分享,带头阅读《孝经》《大学》等,建立了分组寻找领读者的家校社阅读圈模式。

    2.优雅圣卓

    “圣雅空间”是家长的驿站,从成立之初就播下了优雅的种子。家长在线上坚持阅读分享,在线下朗诵国学经典,传唱祖国赞歌;在生活中和睦相处、温和待人。学校每年的艺术节展演,都邀请家长展示优雅的自己、讲述优雅的蜕变故事。

    每到初三,学生都要参加为期一周的“舞蹈与礼仪”课程学习,体验优雅的感觉。课程结业时,邀请家长来观看成果展演,家长都十分感动。“没想到我的孩子这么优秀,这才是孩子应该有的状态。”有家长这样说。学校还开设了茶艺、舞蹈、礼仪等校本课程,这些课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内在动力,又将这份美好延续到家庭中,促进了家庭的温馨和谐。

    3.墨香圣卓

    教育是一个个生活情境的累积,有具体而真实的生活情境,才有教育的影响力。“墨香圣卓”行动鼓励师生和家长拿起笔来记录这些情境。教师以身作则记录“圣卓一日”,家长以“父母成长日记”或“亲子日记”的形式来书写,学生则以“成长日记”的形式天天“留痕”,用这个方式为自己“立言”,实现自我觉察和自我教育,每学期编辑成一册,成为永久的记忆。一位连续记录3年的家长,在孩子临近毕业时分享道:“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特有的一份记录。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性情慢了、稳了,我的心宽容了、柔软了。”

    与写日记“比翼齐飞”的是学生家长发明的“桌面情书”。每周接孩子回家前,先写好一封给孩子的信放在书桌上作为礼物,家长对孩子的爱就这样缓缓地流向孩子的心田。目前,写“桌面情书”的家长队伍已经壮大到上百人。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之爱和家庭的温馨,还有荡漾在心中的愉悦与美好,从而更加热爱学习、生活、生命。孩子的“成长日记”也给家长和教师送上了一份珍贵的精神礼物,两者持续不断地往复回转,构成了文明幸福的家庭生态。学生家长深受其益,成立了“心父母”成长文学社,发展了自己、带动了大家。一月一次的线下分享活动精彩纷呈,社会资源也不断被整合融入,形成了家校社“写作圈”。

    4.活力圣卓

    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师亲生关系和家校社生态关乎孩子的成长状态和质量。搭建平台激活家长的活力,增强家校之间的“黏性”,形成学习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内心有活力、有希望,这是生命成长之本,是健康生命应有的气象,也是焕发孩子生命活力的前提。

    以一年一度的“虞园杯”家校社长跑活动为例,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每年都要积极会商口号和组织形式,教师、家长、社区人员都可以报名参加,社会志愿者提供后勤服务和项目赞助,繁荣了文化,带动了运动,激发了活力。这份活力是家校社协同迸发的高质量活力。此外,“体育美食节”已经举办了14届,每届都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运动项目精彩纷呈,孩子给家长颁奖,教师为家长鼓掌,活力绽放的同时,爱也在缓缓流动。

    如今,大家跑步健身已蔚然成风,教师、家长见面时常见的问候语是“今天你运动了吗?”

    5.奉献圣卓

    每天上学、放学时,家长身着印有“爱在圣卓”字样的绿马甲,在校门外的路口指挥交通,为学生保驾护航,风雨无阻。家长有时需要请假才能赶过来,但是他们认为:“相较于对孩子的有形的物质关怀,奉献折射出的精神光芒才是无价之宝。”参加志愿服务的家长一拨又一拨,轮流不断,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也给群众做出了示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