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祖国北疆大地办好特色开放大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三)以学习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学习支持服务质量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将其贯穿、落实到教学服务的全过程,以目标和需求为导向,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导学策略,改进导学方式,满足学生对导学的个性化要求,坚持自主约课导学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方式,努力探索新型的以需求为导向的“私人定制式导学服务模式”,改变单向确定教学任务的工作方式,提供“菜单式”的教学服务,基层学习中心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线上线下送教时间与送教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针对性、适切性。积极组织实施“送教基层”“送教社区”“送教乡村”,持续改进教学、导学工作,不断提升学习支持服务水平。

赋能教师 协同成长

    (一)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助力教师全面发展

    队伍建设是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开放大学建立健全开放、创新、高效的师资配置机制,坚持以建设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发展为关键,着力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全面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远程教学能力、资源建设能力和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建设,激发教师的育人初心和创新活力,引导学生多学习、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充分适应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学校、部门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的共赢机制,持续推进教师“1+1”能力提升计划,为优秀骨干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和成长空间。

    (二)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涵养开放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学校适应开放大学转型升级需要,积极实施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全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勇于担当的复合型、智慧型教师队伍,为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引进高端人才已成为开放大学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内蒙古开放大学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以大学视角建设队伍,积极推行“引进+培养”的建设模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引进、培养力度,有效提升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为开放大学办学层次的提升创造基础性条件。

    (三)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强化教研团队建设

    通过机制创新与项目拉动,建设教研团队,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面向内蒙古开放大学系统三级办学单位,大力推进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组建重点专业教研中心组,积极建设教授工作室和教师协同创新工作室,为学科专业建设、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教学研究等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组建资源建设团队、共建资源、培育精品,为开放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落实导师制,积极推进老中青教师传帮带,鼓励师师合作、协同教学创新。 

扎根草原 普惠人人

    (一)发展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2007年,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内蒙古分院成立,自2008年开始招收特殊教育学生。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在校生714人,占全国开放大学系统在校特殊学生总数的32%。在全区系统范围内建立7个学习中心,开设本专科层次的7个专业,包括社会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会计学等多个学科。全区累计招收本科、专科学生2351人。在学历教育稳步发展的同时,学校面向特殊群体的非学历教育办学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十三五”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方案》精神,内蒙古开放大学承担了全区“残疾人青壮年扫盲项目”,在全区5个盟市开展扫盲培训。扫盲项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兼顾扫盲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2018年和2019年累计完成800余人的扫盲培训任务。特殊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同时收获了自尊自信,获得了强烈的社会认同感、生存价值感和学习荣誉感。

    (二)助力“求学圆梦”,提升农牧民工幸福感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学校作为项目推进单位,依托全区系统,自2018年开始招生,截至2021年春季,累计招生逾万人。学校通过网络继续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优化培训内容,增加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的通识性素养培训,帮助农牧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激励助推农牧民工学员随时学习、终身学习。

    (三)承担“三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2020年,学校启动实施国家统编教材“三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面向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校统编“三科”教师举办“三科双语师资学历提升班”,面向符合国家开放大学报名条件的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校“三科”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开设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教育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

    (四)坚守教育初心,助力乡村振兴

    2004年2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启动,由原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组织实施。作为自治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主体,学校自2011年起对该项目进行全区统筹管理。

    在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过程中,学校注重将脱贫攻坚和教育帮扶相结合,将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展了定向教育帮扶工作,着力培养农村高素质本土人才,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动农民创业致富。针对学习者实际,学校采取“面授教学(全区同步直播)+网上教学+送教下乡(专题讲座)”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农牧区学习者“足不出户”“人不离乡”就地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深融城乡社区提升国民素质

    (一)优化统筹,建立健全社区教育体系

    2015年12月,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内蒙古城乡社区大学,负责在全自治区开展非学历社区教育。内蒙古城乡社区大学成立以来,牢牢把握“服务社会”的教育本色,积极构建社区教育学习服务体系,先后建设了观音庙、丽苑等25家直属社区教学中心。2017年6月,学校又成立了内蒙古老年开放大学。截至2021年5月,兴安盟分校、包头分校、乌兰察布分校、乌海分校、通辽分校、巴彦淖尔分校等6所盟市分校先后成立了老年开放大学,设立教学点40个、班级111个,在校学员达3000余人。

    (二)融合线上线下,强化培训惠民

    内蒙古城乡社区大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送教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送去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例如以党建知识、防范校园欺凌、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自救急救、老年人防金融诈骗、权益保护等为主题的公民素养课程;扬琴、书法、绘画、声乐、音乐素养、舞蹈、插花、瑜伽、茶艺、摄影等以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生活艺能课程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内蒙古老年开放大学响应“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利用“钉钉”软件建立了29个班级师生群,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年教学任务。2020年,学校荣获国家开放大学“乐学防疫”联合行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三)彰显品牌特色,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内蒙古城乡社区大学及各盟市社区学院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党建知识进社区”“普法进社区”等10多个项目,以挖掘各社区本土文化资源、搭建社区居民文化交流平台、提升社区居民生活素养等为特色亮点,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积极构建“学习在社区、服务在社区”的终身学习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学校积极参加国家开放大学“智慧助老”系列课程资源建设及认证工作,鼓励全区开放大学系统教师踊跃参与相关课程资源建设。

    (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进民族团结

    学校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开放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全过程,有计划、分批次、持续性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颁布之际,内蒙古开放大学以社区教育为载体,开展了“民族团结进社区”项目,具体包括:“一讲”,即选聘选派专家、教师赴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专题讲座;“一唱”,即开展民族团结红色歌曲联唱;“一诵”,即举行民族团结朗诵活动;“一艺”,即在社区组织居民进行民族团结才艺展示。2021年,学校老年教育学院积极参加“银龄颂党恩,永远跟党走”国家开放大学首届全国老年教育教学成果展,报送声乐、舞蹈节目共计19个。

    (五)推进互动开放,助力社会综合治理

    内蒙古开放大学把新发展阶段的社区教育作为推进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社区教育系列活动,作为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19年5月开启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工作以来,先后深入阿拉善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实地开展18期培训,总培训2342人次。

    (六)强化服务功能,普及“电大书屋”

    顺应全民学习的热潮,从2016年开始,内蒙古开放大学与韬奋基金会合作开展了电大书屋建设项目。截至2020年,全区已建成301家“电大书屋”,形成了以电大书屋为基本点、辐射全区的书香网络,体现了内蒙古开放大学主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普惠人人的社会价值,为书香社会夯实基础,为终身学习开辟途径,为提升全民素质贡献力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