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左手沾泥巴 右手染诗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4-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孩子们都在忙着干农活,这样的家庭劳动总动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邻家鞭笋过墙来,这是多么和谐的劳动果实分享的情景。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采桑养蚕和插稻秧,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这是江南农家的繁忙景象。

    读着与农事有关的古诗,不由得对农耕生活多了一份向往:如果在劳动教育中融合诗意文化,一定会让劳动变得多姿多彩。

    早在疫情防控的超长寒假中,我所在的学校就开展了“停课不停学,争做‘六星’抗疫小先锋”活动,号召全校学生争创六星:学习之星、科普之星、健康之星、阅读之星、艺术之星、孝善之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居家因地制宜的劳动场景深深打动了我。如今,春光灿烂,复学工作有条不紊,我们从疫情家校联合的教育中汲取经验,继续深入、持续开设家庭“劳动快乐大课堂”。

    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投入劳动中,一双双小巧手创造了让人惊喜的成果。有的孩子做一碗蛋炒饭,拍照配上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的孩子做一个蛋糕送给妈妈,配上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大加赞赏:如此劳动,有诗意,有温度,有味道!

    学生罗芊在花盆里种下两棵番茄苗,帮妹妹栽下两株土豆芽,每天带着妹妹精心照顾它们。浇水,搬出来晒太阳,她希望早日和妹妹一起分享绿色的纯天然食品。她配的诗句让我惊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金奕焕将学做包子的过程写成了作文:(小作者化身面团自述)主人把我变成了一个个面团宝宝,又将丰盛的大餐拿过来,我一看,口水差点没流下来,里面有萝卜、牛肉和粉丝,全是我的最爱!我们把这些食物全都塞进了肚子里,把肚子撑得圆鼓鼓的……他还给图文配联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没想到这篇作文还被一家杂志的编辑看中——要是没有亲自实践、亲身劳动的体会,怎么会写出如此妙趣横生的作文呢?

    李承恩的爸爸是医务工作者,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李承恩和妈妈做了许多热腾腾的糕饼,送给爸爸和同事们吃,在他录制的一段小视频中,他边做糕饼边说:“爸爸,我和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送给你和叔叔阿姨们,让你们更有力气打败新冠病毒这个大坏蛋!”

    更让我惊讶的是,郝梓壹用喝过的酸奶瓶做了一个天鹅形状的花盆,在里面种上吊兰,远远看起来像天鹅长出了绿色的翅膀。我连忙为她的创造精神喝彩,并提了小建议:要是你能为你的劳动作品配上一句话,就更妙了!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吊兰,“天鹅”是辛苦养育你的妈妈,你要长成绿色的大伞,为妈妈遮风挡雨哦!这“神奇”的比喻,暖心的话语把家长的心都萌化了。

    此时,我惊喜地发现,劳动不仅有汗水相伴,更有美妙的诗意和伟大的创造,当然更多是情感的传递。趁热打铁,我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劳动项目,在阅读中发掘其中蕴藏的诗意,在劳动中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不断碰撞出创新的思维。

    经过梳理,我们把劳动分为四个类型,并且每个篇目选取一句诗与它相对应:美食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种植篇——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孝善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创造篇——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劳动实践仍然在继续,它所带来的诗意和创意不可估量,如同一根杠杆,能撬动课程体系和立德树人的落地,我们有信心在“左手沾泥巴,右手染诗香”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