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重启还是重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疫情到底如何改变教育,换句话说,疫情前和疫情后我们的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如果把这个问题想明白,疫情的防控和正常教学就会有条不紊,就会根据新的变化作出新的应对。

    教育不是孤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疫情如何影响教育,如何改变教育?疫情从六个方面对教育进行了重构。

    重新认识教育的价值。教育是一个公共问题,不是学校和教育本身能够全部解决的,这次疫情把教育的价值凸显得非常明显。在面对灾难、面对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改变周边的环境,解决问题、化解危机,求得生存和新的发展。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疫情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了全面考验,而且出现了分化。那些意志坚强、乐观向上、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懂得移动终端不只是玩游戏,而是主动寻找信息、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手段。他们的个性、自主学习的潜能被释放出来。相反,另一些孩子平时缺乏自主学习习惯,亲子关系不是很融洽,只知道玩游戏,把移动终端交到他们手里时就产生了更坏的效果。这是考验,是分化。

    所以,深圳市南山区在开学后更加坚定践行“五育”并举,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感恩教育,特别是返校复课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南山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相继出台了若干工作要求、工作制度、工作方案,也成立和完善了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区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及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实行心理健康工作校长负责制,每一个校园成立危机干预小组。同时,把疫情作为最生动的教材,在云班会、云家访、云晚会上充分利用这本教材实现新的教育价值。

    重构教育内容。我们设计的教育内容,到底什么是应该学的。疫情过后要更加懂得核心概念、核心价值、核心技能、核心知识。核心怎么定义?即“四个相关”,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与人类最新、最有价值的知识相关;与学习身心成长规律相关;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重新认识技术的力量。过去我们说信息技术改变人类生存方式,这次疫情使这个命题逐渐清晰化。疫情防控、线上诊疗、线上论坛,包括国与国之间的线上外交都是通过线上完成的。疫情使技术更加快速,甚至是飞速走入我们的生活。疫情结束后,它们也不会快速离去,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常态。

    改变教和学的方式。近年来,许多人积极践行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教师不要“一灌到底”,但收效甚微。疫情期间,当我们被推到“云”端的时候,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至少我们开始反思,改变是未来的趋势。疫情加快了改变的步伐。

    重新构筑教育关系。过去大家都强调家教联动、社区参与、构筑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但我个人认为,过去的家庭、学校、社区的关系大多是不协调的,是假关系、伪关系,不是真实的关系,所以引发了许多家校矛盾。这次疫情真真实实告诉我们,只有真实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的良好关系,才能有效抗击疫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未来是一个风险社会、风险时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包括地缘政治必将和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我们如果不正视这种风险,只能是每次危险来临时手忙脚乱、措手不及、无法应对。在开学安全检查、检查复课复校的条件是否成熟的时候,我们有深切的感受。过去的教育和学校对公共卫生的标准,一是没有,二是不健全、不完善,三是体制机制不畅通,效率不高。

    我们追访了许多南山区新建校的设计公司,学校的公共卫生标准是什么他们基本说不清楚。洗手池的位置在哪里,小便池、大便池的个数有多少,排污系统如何解决不返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的预案是什么……这些都应该是学校公共卫生的标准内容。疫情已经把这些问题推出水面,这些机制将来必须做好,建立常态化的应急流程,真正提升治理能力和教育水平。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