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专栏校长有了自己的“成长学校”郭长利 山东省夏津县教体局局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7-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县域教育发展看,校长队伍面临的知识结构老化、思想滞后于教育形势和技术手段等问题愈发突出,校长队伍梯队建设迫在眉睫。但梯队建设不同于个体成长,不是号召学习、自我提高就能解决的。既然是梯队建设就要考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价值取向等因素,需要区域有组织、有计划系统推进。

    基于此,夏津县探索以“校长成长学校”为组织形式,以“成长校长,成全学生,成就教育”为宗旨,依托县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大力实施校长成长计划,通过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职业素养、强化治理能力,实现培养卓越校长为区域教育发展培育后备力量的目标。

    高位推动。校长培养需要统筹多方资源,需要制度和纪律约束,如果没有行政、组织上的推动,很难成势也很难持续。所以,我们组建“校长成长学校”,由县教体局局长任校长,分管人事的副局长任常务副校长,县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执行校长,局办公室、教育股、人事股、规财股负责人为轮值班主任。全体学员共同推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纪律委员,组建班委会。班委会将班级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小组长,从校长培养的领导体制到内生动力机制,均实现了高度组织化,形成了校长梯队建设的坚实保障。

    系统推进。一个好校长需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养和驾驭能力,政策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校长培养务必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持续培训,持续提升其领导力、管理力和专业力。对此,“校长成长学校”坚持一年一批,分类组建提升班和潜力班。提升班成员构成是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人;年龄结构原则上45岁以上、45岁-35岁、35岁以下各占三分之一。潜力班成员构成是现任义务教育学校中层干部,35岁以下优秀班主任亦可,人员组成参照中层干部占比60%,班主任占比40%;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人。

    在学习时间设计上,每周六集中学习不少于半天;在课程设计上,结合中央、省、市、县关于校长素质要求、业务素养、教育政策、改革精神和夏津县教育实际及校长队伍基本情况,由校委会研究确定。课程执行中可依形势需要或学员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在培养方式上,坚持集中研修 、个人自修、考察观摩、汇报分享、成果培育、分层培养六措并举,通过目标倒逼、导师引导、同伴互助、课题解难、跟岗研修、实践赋能,全面提升校长素质和职业素养。

    动态管理。“校长成长学校”的学员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全县依据报名情况和测评成绩进行统筹,分配指导性指标,通过民主评议与考察,确定参训学员并对学员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建立评价机制,制定培养过程性考核指标和结业考核标准(两个班分别制定),保证培养成效。按照考核成绩,提升班排名前20名的列入“卓越校长”评选候选人,潜力班排名前20名的列入“管理新秀”评选候选人,并颁发卓越校长、管理新秀提名奖证书。每届期满学员要写总结报告,教体局组织评委在考核的基础上对学员培养情况作出评价,并颁发结业证书。对调离岗位、有违法违纪问题的终止培养任务。

    通过系统化、组织化的校长队伍建设和培养,“校长成长学校”有效解决校长队伍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整个培养期内为校长搭建展示交流、发现典型、树立榜样的平台,实现互学互促、共同成长,让校长找到成长路上的“同行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