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发生在“一厘米”之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7-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韩非子·五蠹》篇中讲到,当明师对个人来说是最美好的事。大地明师班学生的成长之路,就是不断靠近明师的道路。亲历两届大地明师班,看着他们从一名普通师范生成长为胸怀教育理想的准教师,惊叹改变就发生在每一个“一厘米”之中。

    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坚持一厘米之变,即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如此积少成多,就能引发更多更大的改变。让改变即时发生,如竹子拔节,如蜗牛攀移,哪怕只是一厘米之变……

    这种改变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需要教育信仰的引领、扎实基本功的积淀、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自我反思的升华。大地明师班从选拔环节就要求学生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阅读能力,通过考核才能成为大地明师班的学生。此后,再从专业认知、学生认知、自我认知三个维度和认知、体验、实践、反思四个层面出发,以“有技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技术”为指导原则,突出“理念+操作+体验”,强调实操、实战、实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践行“知行合一”理念,帮助学生重建内心景观,做“五官苏醒的人”。

    在教育信仰引领方面,大地明师班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作为精神偶像,学生入班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陶行知传》,全面了解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潜心学习“教学做合一,共教、共学、共做、共生活”的教育理念;启迪学生树立“一生只为做一名好老师”的使命感,延续行知教育的光芒,把它变成隽永的亮,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温润教室里每一个孩子。因为热爱,所以喜欢;因为看见,所以相信。信仰并非空中的流云,它存在于每一个学生心中。

    在扎实基本功积淀方面,学生日行“七个一”,每天一次晨诵、每天一篇日志、每天一页钢笔字、每天一板黑板字、每天一张简笔画、每天一个游戏活动、每天一次体育锻炼;周做“两件事”,每周共同看一部教育电影,每两周通读一本教育名著。坚持天天展示、自评互评,导师抽查与个体指导相结合,构建“自主合作、共同成长”的班级文化。正如学生梁亚敏所说,“从我坐在教室的第一秒开始,我就感受到了有别于普通教学班的气氛,这里有志同道合的同学,思想的碰撞就发生在导师说的每一句话后,心灵的交流发生在每个瞬间”。

    在阅读习惯养成方面,学生坚持每天阅读、每周分享,争做读书活动的分享人,把书读到心里,把思想传播出去。特别是疫情期间,学生自发在小组微信群进行读书分享,推荐优秀分享作品到班级微信群进行分享,邀请导师参与读书分享会。学生还利用语音、视频、PPT等方式,分享读书的收获和心得,导师认真倾听、点评,并给出建议。通过大量阅读,他们找到了影响自己生命成长的“根本”书籍,每个人都有相伴一生的10本书。

    在自我反思、提升方面,学生每天进行暮省,在一天即将结束时,回望最明亮的时刻,重温一日之所学,精选学习重点并形成自己的日志,在第二天的课前与同学分享。暮省是将外在收获内化,是记录所学,更是对知识的独立思考。通过不断输出对教育的思考,学生正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风格。

    大地明师班学生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普通的,但每天的收获却不普通。他们立志做教师,喜欢与孩子交往;他们倡导终身学习,把研究学生当作最重要的课程;他们以爱为最高师德,用阅读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心怀高远,循道而行,做教育的筑梦人。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教务处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