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应成为劳动教育“主战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需要形成合力,这种力量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劳动教育亦然。学校作为专门开展教育活动的专业场所,但凡与教育相关联的事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但就劳动教育而言,我以为家庭才应该是“主战场”。

    任何孩子,首先是家庭的孩子、家长的孩子,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那么,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如何让家庭更好地发挥“主战场”作用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纠正两种思想。从人性的角度看,对于下一代的关心是一种天性,这是生命生生不息的基础。可缺失了“度”的爱就变成了溺爱。这两种思想,一种是“爱”,还有一种则是“怕”。“爱”就是舍不得,作为大人,心安理得让孩子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怕”就是担心,特别是看到一些安全事故以后,更希望给孩子营造绝对安全的环境,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把隐患与机会一起隔绝。无论是爱还是怕,力道正好是孩子的“养分”,过了头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要真正做到尊重常识和规律,而不能简单地以“为了你好”为出发点,却只做“我以为”的事。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认识到“劳动是最好的德育范式”,要有通过劳动来提升孩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价值认同。同时,要打破传统的“思维窠臼”,不能认为劳动就是简单的家务、沉重的体力活动,要有“大劳动”的认识。当家长对于劳动有了新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言行示范与影响。

    其次要善于创造机会。在认识转变后,最现实的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的劳动机会,创造更多的劳动实践,营造家庭劳动的氛围。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很多家庭添置了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现代设备,让洗碗、扫地这样最简单的家务劳动都被机器替代了。但科技越是发达,人的独特性就越发清晰,生活环节中就更能寻找到让孩子动手的机会。

    在今年春季居家隔离的时段里,家长和孩子就可以深度挖掘家庭生活的趣味与新的内涵,而厨房也就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于是,一个个小小美食家逐渐诞生。单就从做一道菜来看,从素材处理到烹饪过程,直至最终的装盘上桌,就是系统的劳动过程,检验的也是孩子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当孩子的劳动技能一旦掌握,就会伴随终身,会成为无形的人生财富。

    再次要注重养成习惯。劳动教育绝不只是这些传统的“活计”,我们还要紧盯时代变化、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放到更宏大的视野中去思量。在家庭教育中,要将劳动延续下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亲子的“下意识”行为。这也意味着,家庭日常生活要真正让孩子融入其中;同时,要舍得“用”孩子,并且形成具有家庭特色的长效机制。这样,以后不管孩子处于哪种境地,都可以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更何况,孩子动起来是劳动也是运动,是生命的律动。因为德智体美劳“五育”本就是一个整体,每一“育”的实现都是联动。劳动的背后也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联动与参与。

    就中华民族而言,劳动的光荣传统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群体标签。如今,劳动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必将在学校教育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教育即生活,生活也是教育,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素材库。作为家长,我们要重新审视劳动、投身劳动,与孩子一起劳动,让劳动成为亲子活动的新选择。久而久之,当孩子的劳动意识变成了劳动习惯,劳动教育也就变成像呼吸那般自然。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