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项目式学习为劳动教育探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同时突出强调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今年春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项目团队研发了一套适合中国3-15岁孩子的家庭项目式学习活动操作指引,即“家庭项目式学习六步骤”,并分学段提供相关活动主题供家庭选择。

    家庭项目式学习是一个立体、综合、多元的自主学习模式,方法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突破了传统家庭教育重智轻德、重成绩轻素质的局面,拓展了家庭教育内容,创新了家庭教育形式,适用于各年段家庭参考使用。

    “家庭项目式学习六步骤”发布后,深圳市盐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推广应用,很多学校将其列为线上教学课程,并作为特殊时期的“寒假作业”。活动共收集到200多个鲜活的实践案例。从这些鲜活的案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家庭项目式学习是实践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幼儿阶段开展家庭项目式学习,重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与劳动体验。幼儿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正处于劳动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阶段的家庭项目式学习可以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入手,通过设计有趣的家庭项目活动,使幼儿初步具有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体验劳动的艰辛,享受劳动的快乐。以《植物艺术家》为例,该案例选择居家种植为主要活动,家长有目的地挑选并提供有特点的植物材料,帮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特性,明白种植的方法,并不断鼓励幼儿进行深层次学习。幼儿在学习种植中关注细节,感受到季节、温度、阳光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提出探究问题,并最终通过成功的种植作品和展示分享,感受种植活动带来的获得感、成就感。在这个案例实践中,幼儿参与播种、管理和收获,看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丰富了感性知识,学习到简单的劳动技能,体验到生长和收获的乐趣。

    小学阶段开展家庭项目式学习,重在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与劳动习惯。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培养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的关键时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小学阶段开展家庭项目式学习,要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小学五年级学生完成的《手工家族致敬白衣英雄》为例,参与此项目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充分发挥自己手工制作的兴趣特长,通过拼豆豆、热缩片、3D打印、针线、掐丝、衍纸等六种手工制作工艺,设计并完成了医生头像制作,并以此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该案例中,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手工制作兴致盎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制作过程中养成了善于观察、注重细节的好习惯,培养了动手、沟通、协作、创新等多种劳动技能。通过家庭项目式学习,学生除了知识、技能、情感上的收获外,更在抗疫英雄感人事迹的榜样引领下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该案例堪称小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优秀范例,也是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渗透和体现。

    初中阶段开展家庭项目式学习,重在培养孩子的劳动品格与劳动技能。初中是人生第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是养成良好劳动品格与劳动技能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开展家庭项目式学习,要结合初中生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渗透式教育。以初一学生参与的《我为家人泡杯茶》为例,该案例以家庭成员的饮茶爱好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查阅网络和家长的分享,了解中国茶文化等知识,并将习得的泡茶步骤应用于实践,成功地为家庭成员泡茶,并得到家人的一致称赞。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泡茶技能持续应用于日常生活,充分发挥了项目式学习的持续性教育效果;同时,也为家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家庭成员的亲密交流,当家庭成员坐在一起品茶时,茶味浓浓,情意如茶。通过此项目的学习,学生深切体会到家长工作辛苦不易,并以此产生感悟,要从生活细微之处孝敬父母。总之,学生在此项目的研究中,不仅了解了与茶相关的知识,习得了泡茶的手法和技巧,同时也养成了勤奋刻苦的劳动品格。这正是劳动教育希望达到的效果。

    考虑到高中学校寄宿学习的特点以及高中生自主意识的增强,高中阶段的劳动教育主要以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参加的社区公益劳动(或志愿服务)等为主,高中生也可利用节假日选择合适的家庭项目,如修理电器、协助家长清扫卫生、为家人制作美食等,熟练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让自己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这些家庭项目式学习劳动的案例中,孩子从制作过程的不易体会到家长的劳苦,在失败经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与摸索,在制作成功后又体会到享受劳动果实的喜悦,这些都是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印证。孩子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获得生活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磨炼意志品质,弘扬劳动精神,这是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

    (作者单位系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