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县中困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马朝宏) 近年来,在某些区域,县中发展陷入了“困境”——生源“被掐尖”,优秀教师流失,硬件和保障不到位,教育质量出现下滑……针对这一系列问题,2月25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和博鳌教育论坛联合主办的“振兴县中的难点与路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李静波,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所长杜晓利,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督学、柳州市教育局原局长撒忠民,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旋,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校长吕建,山东省招远二中校长孟祥胜,广西鹿寨中学校长蓝树民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张志勇认为,县中问题表面看是县中优质生源、优秀教师不断向大中城市流动带来的教育质量下滑,其实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公共教育政策“市场化偏好”造成的。因此,必须将县中教育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大视野中,从国家治理、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多元综合视角和多维关系中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选择,明确其在国家治理和教育现代化中的战略格局地位,才能破解“县中困境”,全面振兴县中教育

    撒忠民和王旋分别介绍了所在区域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现状、困境以及采取的相关措施。

    杜晓利表示,解决“县中问题”需要明确将“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基本工作原则之一。地方政府要加强统筹,形成合力是振兴县中的关键。

    张志勇认为,长期以来,集中力量办重点学校成为我国解决投入不足与教育发展矛盾的战略选择。这种举办重点学校的策略,加上片面教育政绩观的驱使,客观上导致县域高中间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越来越大。振兴县中教育,一方面要改善县中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顶层制度安排,优化县中教育办学格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间资源配置和办学水平的差异,让辖区内所有高中学校公平竞争,错位发展,特色办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良性竞争生态。

    座谈会上,几位县中校长代表带来了县中发展的鲜活经验。

    李静波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当前县域高中的问题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大家对县中的发展充满信心。他指出,若没有县域高中的发展,就没有整个普通高中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补短板,促公平,县中提升就是要实现整体高质量发展。一个县集中打造一所大规模高质量的高中,这不利于整个县的教育生态。县域应多办几所高中,从分层发展向分类发展转型,从多样化、特色化上考虑,让县域形成一个办学的良性生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