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气 养锐气 养雅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东南山豁大河通,汀水南来更向东。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如画夕阳中”,这是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对上杭的深情咏叹。上杭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这里不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且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深厚。上杭的独特历史文化氛围,孕育出一所地方名校——福建省上杭一中。

    学校创办于1912年,历史悠久,其前身为上杭县立中学,校址初设于孔庙明伦堂及儒学署,1926年迁至西大街丁锦堂“状元别墅”,1937年校园北扩至“百果园”大草坪,故上杭一中有“状元府人才辈出,百果园桃李芬芳”的美誉。近年来,上杭一中从地域特质、校史校情出发,牢牢把握“内涵发展,特色引领”要求,不断探索特色发展的办学模式,深入总结办学经验,梳理出“红土文化、状元文化、百果文化”三大内涵文化,提炼出“红土精神(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状元精神(勇于创新、敢争第一),百果精神(全面发展、个性成长)”三大核心精神,并逐步形成了“三养教育”(养正气、养锐气、养雅气)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

    加强文化浸润 

    夯实发展土壤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学校发展的灵魂。对于百年老校上杭一中而言,如何在继承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至关重要。

    明晰精神轴线,推动精神文化深度构建。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至高层次。有明晰的精神文化指引,学校发展才能有方向、有定力。为此,学校主要从挖掘梳理地方文化传统和学校历史文化传统两方面发力。首先,学校将上杭浓郁的红色文化和学校育人目标巧妙结合后找到了学校精神的第一个支点,即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的红土精神。其次,只有扎根自身历史传统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所以学校对自身一百多年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梳理,提炼出了勇于创新、敢争第一的状元精神,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百果精神。为了让这些精神文化真正浸润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学校组织师生开展了各种探讨学习活动,让学校精神文化切实化作了推动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建设主题环境,增强物质文化育人功能。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校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一种文化的传递,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师生灵魂。双亭竞立、碧树环绕的状元湖边,孔子广场、星光广场周围,楼道内、教室里,随处可见学校文化宣传专栏及与之相匹配的名言警句,营造出浓郁典雅的求学氛围,切实发挥了学校环境的育人功效。

    发挥党建引领

    完善育人平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有效落实“三养教育”,学校不断以党建引领、生涯教育、心理教育为抓手,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党建工作品牌化,养正气。近年来,上杭一中始终在党建引领下开展红色教育,开发“春夏秋冬”红色德育课程,养学生红土之气;选拔招募“星火小讲师”宣讲党史;带领学生开展“重走红军路”实践活动,坚定其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开发校本课程,把“四史”教育融入课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五岗”机制,打造“党员名师引领岗”“党员教师成才岗”“党员爱心辅导岗”“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创新引领岗”,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彩增色,形成了以“党旗领初心,红土育英才”为特色的党建品牌,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生涯规划模块化,养锐气。根据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近三年完善形成分年级的生涯发展指导目标模块:高一——生涯认知,高二——生涯探索,高三——生涯选择。由浅入深,步步引导,对学生的“勇于创新、敢争第一”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指导。为切实发挥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学校还为每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心理教育融入化,养雅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心理咨询室里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到了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通过同伴互助理念的运用,在班级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以及常态化开设心理课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阳光健康、抗挫能力强的心理品质。

    深化课程建设

    创设实施途径

    丰富的课程是落实“三养教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学校除了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还依据“因其材,成其器”的办学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结合“红土文化”“状元文化”“百果文化”,开发了“养正气”“养雅气”“养锐气”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

    以厚植学生爱乡爱国情怀为主线的“养正气”课程主要包括:传承红色文化课程、客家文化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的“养雅气”课程主要包括:体育特色课程“舞龙”,音乐特色课程“客家山歌”“树叶吹奏”,美术特色课程“华喦”“汀江水墨石”等。以培养学生勇争第一为主线的“养锐气”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五大学科的系列大学先修课程。目前学校已经陆续开发了近50门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通过学校“学习通”自主选修,实行走班教学,切实推动了学校“三养教育”落地,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推进教学协同

    提供实践阵地

    课堂是践行“三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优化教学策略,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注重以情育人,共同搭建师师、生生、师生各个层面的教学协同桥梁,致力于建设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协同高效的课堂。

    师师协同,深度推进教学研究。学校早在2014年,就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进行了课改,探索出一套高效的“53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的“5”主要指课前预习先学、课首问题反馈、课中合作研讨、课尾当堂巩固、课后拓展提升5个环节;“33”即学情三反馈(前提)、释疑三选择(关键)、课堂三不讲(核心)。通过这一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近年来,学校在实践中又遇到很多新的问题,2021年开始,上杭一中又开始了“533智慧课堂2.0”改革,尝试在原有基础上以学科化、课型化为抓手,继续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目前,学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组建了“533智慧课堂2.0”推进小组,以学校每周校级公开课为载体,持续开展“研课”“磨课”“评课”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

    生生协同,切实指导合作学习。从新生入学开始,即着手建设班级学习小组,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对教师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交流,形成学习小组校本化评价方案,每学期结束时对全校学习小组进行评比,并于下学期初对优秀学习小组进行展示及经验推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建设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课堂。

    师生协同,用情演绎以学定教。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以情优教,以情优课,追求师生协同、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将充分了解学情作为开展教学的前提。在教学策略上,遵循以情育人的育人策略,强化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沟通、点对点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为落脚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课堂内外充满“教”的幸福和“学”的快乐。

    优化队伍建设

    奠定人才基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面实施“三养教育”,还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职业幸福感强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从加强教师培训和完善激励制度两方面持续发力,有效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促进了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首先,鼓励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的生涯规划,客观诊断自身的专业薄弱点,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的提升点,积极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定期总结,及时调整,做到一人一案。其次,针对青年提升期、中年成熟期、高原发展期教师不同的发展需要,通过专家讲座、骨干带教、同伴交流、外出培训、建立研究共同体等方式,开展精准的分层培训,让不同层级的教师都能获得有序发展。

    完善评价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快乐成长。首先是树立正确激励导向,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次是建立公开透明的校内绩效分配方案和评先表彰机制,绩效工资分配及评先评优在制度层面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学校定期按相关制度对教职员工进行量化考评,真正用好评价标准“指挥棒”,为干事者撑腰,让有为者有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