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精耕“微教育” 落实育人大目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始建于1903年的潍坊市潍城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潍城实小”)近年来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创新实施“微教育”,从“微习惯”“微主题”“微评价”入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小、简、快”“新、实、活”中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漫长的人生旅途播下美好的种子。学校生动的“微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因势而谋

构筑育人新格局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面对“全面发展”的育人新目标,潍城实小校长张进兰深有感触,“学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从小处入手——学生会捡起地上的废纸、会整理书包、知感恩等。学校着力实施‘微教育’项目,培养‘全面+个性’人才。”

    让教育回归生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着力点和新航标。

    近年来,学校结合潍城区教体部门“早晨演讲、中午阅读、日行一善、一日反思”4门习惯养成校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以“微教育”创新项目为引领,将教育形式“化大为小”,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让教育效果“零存整取”,让“微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有目标地开展,搭建了育人新格局,探索基于真实生活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路径,进而打造“和·致”德育新样态,着力培养“全面+个性”的新时代卓越潍城实小学子。

应势而动

精耕育人新实践

    教育不是“几堂课”,而是“生态圈”。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怎样构建全面发展的“大生态”,从而夯实学生的价值底盘、精神基座,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潍城实小拓展育人维度,在“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中探索德育的“正确打开方式”,通过“微习惯”“微主题”“微评价”浸润式育人,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温暖、关怀和核心素养。

    “微习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学校开设“微习惯、小目标,高品格、大人生”系列活动课程,制定“微习惯”养成月课程目标,每月汇总评选表彰“好习惯之星”,把“微习惯”计划融入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微主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创设“微故事”“微节日”“微课题”等平台,不断丰富“微载体”,营造“微生态”,在“滴水灌溉”中积“微”成“大”。

    “微评价”——落实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将学生校内外表现进行量化综合评价,采用“微合作”小组、“微合育”小组微评与“341”过程微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微瞬间、微视频、微电影”展示中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评选出“星级好少年”,激励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蓄势而发

肩负育人新担当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沿着“育人于细微处,成长于活动中”这条主线,潍城实小用“微教育”燃灯,照亮了学生的“拔节孕穗期”。学校育人活力持续迸发,教育教学事业硕果累累。

    “全面+个性”——育人体系更加成熟。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且知感恩、懂礼仪、讲文明、守纪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学校借助“微平台”,实施“微教育”,充分满足学生需求,通过校内外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和谐发展。

    “专业+特长”——教师成长更趋稳健。教师个个有研究课题,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结合“微教育”的一批实验性报告(论文、案例)获奖或发表,多名教师被评为“潍州名师”“潍城名师”,三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多名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获得了骄人成绩。

    “先行+辐射”——办学特色更为鲜明。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立体化的育人场域,使学生更加自信阳光,亲子关系更为和谐,学校办学成效也得到了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的充分肯定,全国各地考察团纷纷到校考察学习。学校先后获得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国家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典型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十佳单位、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砥砺前行,只为桃李天下。“微教育”实施以来,百年老校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取得了显著成效。潍城实小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拓进取,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作出更大贡献!

    (张进兰 姜丽 李雪原 张致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