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构筑心育文化特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6-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以人为本,多元发展,持续发展”,短短十二字发展理念,福建省莆田第十三中学(以下简称“十三中”)却早已坚守50余年。因学校学生的父母很多都选择外出经商打拼,代际缺失、教育错位,导致学生一些潜伏性情绪和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疏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滋生并积累下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交际和成长。为了使每名学生心态阳光、快乐、健康成长,十三中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用心呵护学生心灵成长。就这样,“心理健康”成为十三中的特色,建构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师资培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到固定的教学课程系列之中、建立并完善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注重育心环境建设……十三中打出的一套组合拳之下,是学校全体教育者的默默付出,他们主动当起学生的“爸爸妈妈”,除了教书育人,他们还要“育心”。

    全员育心

    教育责任很大程度上是由发挥教育主体作用的教师所承担,由此衍生的教师心理健康素养成为一个影响心理教育效果的关键指标。在心理教师团队的构建上,十三中一方面实施人才引进,设置专职心理教师,由其主导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这项日常管理事务;另一方面,学校还先后推荐数名教师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各项能力评比,并荣获诸多奖项。比如,《消除教师心理阻抗,提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留守儿童和父母的代沟问题》均获论文市级评选一、二等奖。此外,学校还将原有的清心成长工作室进一步发展为心理健康与发展指导中心,设置了关爱留守儿童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和心理健康教育团体活动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多个活动场所。其中的心理阅览室,时常让师生不想离开,那里是心理知识的海洋,有心理类、励志类、成长类藏书、杂志近400册。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家校联动、家校合一、家校互补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能够杜绝孩子成长的“死角”和“盲区”。构建家校合力教育联动机制,通过情绪管理与情感呵护,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多维的心灵家园。因此,十三中和班级每学年都会制订关爱留守儿童的计划,做好留守儿童的情况摸底工作,并制定帮扶方案,形成师生结对、生生结对、家校互联的全方位关爱模式,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班会活动及节日系列活动,如给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过元旦、过端午节等。即使家长在外,学校也会时常通过召开线上家长会,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学会与孩子沟通的策略,通过家校互通促进学生心智双健。

    课堂育心

    学校仅仅依靠讲授法单一的形式,是无法满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课程教学当中,才能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课堂,入课表”,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正常工作计划中,十三中从2010年秋季开始,安排高一年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班每周一节或两周一节,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学习辅导、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适应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在教师的不断商榷和修改下,这些贴合高一学生心理与十三中实际的主题被开发出来,而这之后,学校还组织编制了《高一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以及教师用书。

    进课堂的不只是心理健康教育。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十三中开始积极借鉴“先学后教”“6+1”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校积极引导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创设基于知识巩固的预习作业和利于教学反馈的课堂检测,同时,课堂练习和课堂检测的时间要用10—15分钟进行,以便于通过反馈检验学生课堂目标的达成情况;课中,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创设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置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课后,教师依据学情,适时适量安排课堂巩固练习、课后复习作业、自主选择性作业、预习性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事实上,高效课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这样的课堂,不仅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课堂质量实现跨越,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习得了积极学习的力量,他们开始积极参与课堂,养成了课前预习、课中思议、课后巩固的良好习惯,并渐渐从对教师的依赖走向与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

    活动育心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很好的教育,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培养了积极阳光的心态。为了更好地组织活动,十三中组织心理教师、各班心理委员和年段心理助理成立了清心心理协会,协会不定期举行“清心成长工作坊”活动,包括协会工作会议及团体活动等。“感恩的心”“美丽心灵,美丽世界”“我爱我心”“我爱我家”“我的校园生活”“我是女生”……十三中每周、每月或每年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各种类型的主题琳琅满目,与主题相应的是活动形式的五彩缤纷,比如黑板报评比、手抄报评比、心理标语征集、心理漫画征集、心理征文等。《清心报》是学校的心理报刊,定期有针对性地为各个年段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信息,以便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管理能力。从学校到班级,十三中的每个班级各有特色,每个班都有一个专属本班的“心灵小语”栏目,个性的班级文化在那里自由生长,学生的心愿也在那里悄悄绽放。

    9月的“尊师重教”活动、10月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11月的安全与法治教育活动与感恩教育活动……心理类活动之外,十三中会结合重要的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分年段开展军训、研学、劳动实践、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各项德育活动。育德,并非只育德,十三中的育德,还育心。

    十三中——一所留守儿童居多的学校,不仅“传道授业”,更担负着“解惑”的重任。这种“解惑”不仅是学习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这样的学校,不仅解决了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消解了他们因亲情缺失对心理造成的影响,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李鹏 陈震 林玉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