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班主任的建议批评需要情理合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此时,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批评,挑战的是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班主任只有做到眼里有人、心中有爱,真正从学生立场出发,批评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批评前要调查研究

    接手新班,小军引起了我的注意:小军的校服很脏,白色都变成了灰色;小军走路横冲直撞,一脸谁敢惹我打谁的模样;小军的作业书写潦草,正确率低,作业本上一个个红叉分外显眼。从教十几年,对这样的孩子,单纯的批评是无效的,我总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然后再给予帮助教导,对小军也是如此。

    当我来到小军家里,看到他年迈的爷爷奶奶时,对孩子的怜惜之情油然而生。小军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遗弃了他,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体弱多病,能让孩子饿不着已经十分不易,哪有能力辅导他的学习?

    从小军家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上课时,我没有讲课,而是讲了我在小军家的所见所闻,学生听后对小军有了新的认识,纷纷表示要关心小军、与小军交朋友;在家长群里,我也说了小军的家庭情况,家长们很同情小军,希望自己的孩子带小军到家里玩。

    放学后,我把小军带到家里,让他洗了澡,给他准备了新校服,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小军脸上没有了老子天下第一的表情,取而代之的是顺从的模样。可见,他之前的行为表现都是伪装,是他维护自尊的一种方式。

    我们约定,不能因为没有父母就自暴自弃,自己要对自己负责,要学着自己洗衣服、做饭,学着照顾爷爷奶奶。有困难找老师,老师和全班同学都是他强有力的支持者。没有批评,没有说教,有的只是了解情况后的共情与关心,但这远比批评更有效。

    批评时要注意分寸

    千万不要相信我们可以用羞辱的手段使孩子改进自己的行为。我小时候因为上学早,学习特别吃力,记得五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6道数学题,要求我们每完成一道题就交给老师批改一次。当我费劲地做出一道题时,同学们都已经做完好几道题。我不好意思拿一道题给老师检查,只好闷头继续做,心里想着:“快点,快点,多做几道题,一起交给老师检查。”可是快下课了,我只做出3道题。这时老师让做完的同学举手。我一看大家都举起手,也颤颤巍巍举起手。“王晓菲,你也举手?这节课你一次也没给老师看你做的题,还好意思举手?”那一刻,同学们诧异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我身上,我下意识地缩回了手、低下了头,羞愧不已、无地自容。

    教育应该是帮助人成长的,老师或许认为这种批评可以让我改正自己的行为,可是当时我一心想保护自己,哪有心思弄懂那些题?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数学老师都是排斥的。

    现在,我自己当了老师,而且是班主任,我时刻想着要尊重孩子,不让孩子当众出丑,因为那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每当学生有困难时,我总是俯下身帮助他们,和颜悦色关心他们,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善意,这样的教育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才能给孩子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才能激发孩子求知、向上的欲望。

    一次课堂上,我请李林翻译英语短文,他半天翻译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我对李林说:“这几天老师不提问你,你多听一听、学一学其他同学怎样翻译的,有困难也可以找老师。”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林学习很自觉、很努力,再请他翻译那篇英语短文时,他已经能够很顺利地完成。

    批评后要有行为关怀

    疫情期间,学校在洗手间准备了洗手液。星期三上午,我刚下课就接到学生处老师的电话:“王老师,你班张昊把洗手液全部倒掉了。”张昊是个好孩子,特别懂事,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我问张昊,他承认是他做的,并表示以后不会再这样做。可是还不到两天,告状的电话又打到我这里。我再次把张昊找来,问道:“这已经是第二次了,老师知道你是个明事理的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倒掉洗手液,到底为什么?”张昊依然低头不语。我也不再说话,但表情越来越严肃。这样僵持了大约5分钟,张昊缓缓地说:“老师,倒掉洗手液,用水龙头一冲就能飞出许多泡泡,像极了小时候妈妈带我在广场吹泡泡的场景,我很想妈妈,可是我没有妈妈了……”张昊说到这里已经泣不成声。

    原来是这样!我把张昊抱到怀里,为自己的粗心自责。

    第二天是周末,我买了几瓶泡泡来到张昊家,带他到广场吹泡泡。看着张昊开心的样子,我如释重负,这样的方式比任何批评都有效。方法来自经验,来自学习,更来自真诚对待。

    班主任应慎用批评,当必须批评孩子时,请从尊重出发,时时洞察学生的心灵需要,情理合一,用最有效的方法引领孩子成长。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