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区地处福建省莆田市中心区域,高度的城市化和需要大力发展的乡镇,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统一又相互制约,这给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荔城教育人是如何找出症结,破解难题的?本期走进荔城。 荔城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4-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一个地方,因盛产荔枝而得名,那就是郭沫若笔下“无处不荔枝”的荔城。

  有一个地方的教育,因有效的发展而“飘香”,那就是年年有新景的荔城教育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其教育并没有因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呈现分化割裂状态,反而在荔城教育人的努力下,不断走向均衡,走向优质。用荔城区教育局局长卓金盾的话说,虽然教育还面临许多问题,但他们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

  精准帮扶 城乡互动促区域均衡发展

  教师的素养是制约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愿来、留不住”是乡镇教育面临的尴尬境况,而在职的教师看不到成长的希望,找不到职业存在感和归属感,也是一些区域教师“不成长、难成名”的根本。

  “让留在乡镇的教师不心凉,有机会进城,能享受与城市教师相同甚至更好的待遇。”卓金盾说,“乡镇教师决不能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拖油瓶’,要‘享有同一蓝天下’的惠泽。”同时还要及时为乡镇补充新教师,进而激活乡镇教师这个群体,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决策向乡镇倾斜,荔城教育人在找到制约教育“痛点”的同时,也开出了一剂良方。一是师资补充向乡镇农村学校倾斜。即使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荔城区教育局仍持续加大农村师资补充力度,2014年以来,公开招聘新教师超过345人,其中乡镇教师岗位达到85%。二是教师培训向乡镇农村学校倾斜。省外培训覆盖到农村边远基层小学,培训指标直接下到基层学校。全年村镇校长和教师外出培训人数占培训总人数68%,并逐年增长。

  “进得来,要留得住,还要发展得好。”培训就成了荔城区教育局工作的发力点。在培训方式上,针对教师的需求及心理感受,采取“订单式”、“问题式”培训。在内容上,通过“荔城教育讲坛”、跟岗挂职培训等平台,不断拓展、深化培训模块,由最初的校(园)长培训、教师培训细化出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校(园)长提高培训、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名优班主任培训、“互联网+”培训等10多个模块。在制度上,全市率先实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把好师德师风入口关;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新教师见习期培训,把好新教师胜任关;实行“导师制度”,一位名师与一位新教师结对子,引领新教师专业成长……

  不管是政策优先,还是培训助力,荔城区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注重帮扶的“精准”。因此,校际交流便在“一对一”上下功夫。

  在沙坂小学的教室里,黄石中心小学教师唐碧花将一个长方体剪开、铺展,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标一标、贴一贴,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参与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课后,两校教师一起评课、议课。沙坂小学与黄石中心小学,虽然一个地处中心集镇区,一个偏居乡村,但自从建立了帮扶关系后,这样的课堂交流研讨活动已成为常态。

  “校际交流,让我找到自己与兄弟学校教师的差距和不足,更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唐碧花深有感触地说,“与城区学校结对,不仅给乡镇学校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也给乡镇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除了校际交流、挂职锻炼、结对帮扶,荔城区教育局还依托教育集团、小片区管理等平台,开展教师为期一年的名校委培计划。卓金盾说,“通过政策倾斜,形成‘教育的漏斗’,让更多实惠聚集乡镇教师;加大培训,让教师增强内功的同时,打通上升渠道;城乡结对,让城市和农村的教师流动起来,进而带动区域教育发展。”

  考试“变脸” 学业质量监测倒逼学校提升

  按常理,学校考试最紧张的应该是学生。可是在荔城区,学校期中、期末考试最紧张的却是校长。

  原来,区教育局抓住考试这个杠杆,变传统考试考学生为考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学生的学业质量监测,进而转变评价方式和标准,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学业质量的监测,倒逼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刀切,我们把中小学按照城区、学校类别分类,相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指标要求,在充分掌握学生学业质量的同时,促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卓金盾如是说。

  荔城区所有中小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借助这个编号可以随时在计算机系统查询到学生的学业质量,还可以实现平时的随机抽测、期中或期末统一考试、中高考以及不定时对部分学校、班级进行教学质量抽查等。“在确定了哪所学校作为抽测对象后,我们不会告知学校测查哪个学段或学科,学校只需按照区教育局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被抽查的班级或者学生的试卷由经过培训的教师审阅,成绩不公示、不排名,但会详细记录,告知学校和相关教师。”荔城区教育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许黎晖说,“学业质量监测对教师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在一个班级,我们允许存在最后一名,但不允许没有进步的最后一名。”

  地处沿海北高镇呈山村的呈山小学,是一所省级农村示范小学,校长邹超强对学业质量监测深有体会:“学业质量监测可以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和结果,有利于科学分析学情,有效地诊断和改进教学,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证据和依据,增强教师教学工作的责任心,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卓金盾认为,“学业质量监测发挥了对教育质量监测的诊断、监控和评价功能,对边远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无裨益,也是对社会、家长唯分是图的一种突破、一种引导。”

  “学业质量监测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学术’氛围。”教师翁丽青如是说。

  课堂“翻转” 信息化助推课堂升级

  如何充分发挥城区教育的优势,让教育的“长板更长”,荔城区教育局从没有停下探索的步伐。“在生源、教师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让优质的城区学校发挥更强的辐射作用?唯有改变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化为城区学校注入强大的活力”。

  收集材料、课件制作、视频剪辑、微课合成、上传网站,莆田市中山中学的微课制作掀起了教师课堂改革的热潮。“形象、生动、有趣,效率又高。”中山中学英语教师翁海燕深有感触,“借助微课,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可结合影像教学。比如学习人物五官、食物等英语词汇时,可以配一些生动的图片,学生易于记住。而一些好的课件资源,还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供教师们交流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性强、灵活度高、利用率高、认可度高、辐射面广、专业发展快是微课的几大特点,中山中学的微课制作与使用,不仅转变了传统课堂的状态,也改进了教师教研的方式和学校的培训方式。”许黎晖对学校教师的大胆尝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支持。“更有意义的是,学校制作的微课挂在莆田教育视频网,全市的学生都可以点击学习。特别是在‘百校帮百校’、集团校内交流项目上,真正发挥了省级示范校的作用,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在,中山中学正在构建“1+N教学网络共享课堂”,将学校优质资源向外校辐射。

  而莆田八中的翻转课堂则给了孩子们别样的体验,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编制导学案。课前,学生在导学案指导下通过课本和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课前案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课上,学生分组互助自行解决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无法解决的由教师点拨指导,然后简单梳理知识结构和方法,再进入课堂训练阶段;最后由学生总结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翻转课堂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更多地让学生融入学情调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由被动到主动,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卓金盾肯定道。

  “翻转课堂改变了课堂结构,由传统课堂纯知识学习变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这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孩子发展的要求。”莆田八中校长吴正平对学校开展的翻转课堂信心满满。

  信息化改变的不仅仅是课堂,中山中学还利用微信搭建家校联系互动平台,他们定期通过微信发布、传递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照片、班级故事,让家长更有效地关注孩子的发展动态,共享孩子成长的快乐;教师通过微信结对子,实现“以老带新”。

  “加强信息化与各学科的有效融合,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水平,提升微课、翻转课堂的质量……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我们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卓金盾期待荔城的教育也能像荔枝一样,闻名天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