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南端,是一个以农村为主、城乡结合的新型城区。近年来,江夏区立足新城区定位,力推学前教育扩容量、优队伍、践规范,走出了一条普惠优质发展之路。本期关注江夏区学前教育发展。突破短板的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6-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城市新区如何突破现实短板,推动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在“办好每一所老百姓身边的幼儿园”的探索中,找到了一条适合的路径。

    江夏区位于武汉市南端,东与鄂州、黄石接壤,南与咸宁毗邻,区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现有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138所,其中优质园占幼儿园总数的66%。

    江夏区立足新城区定位,克服起步晚、底子薄的现实短板,实施“三多”举措,力推学前教育扩容量、优队伍、践规范,实现了区域幼教事业“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多方着力快速扩充资源

    政府主导,公办园全面覆盖。2011年以前,江夏区只有1所公办独立幼儿园,部分城区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即使在校内办有附属幼儿园,也是以学前班为主。广大城乡幼儿要么接受不规范的“小学化”学前教育,要么高价送孩子到私立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成为江夏学前教育的真实写照。

    面对日益增长的普惠性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江夏区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建设“和谐江夏、幸福江夏”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制订了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3亿5560万元,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1所,街道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可满足1万余名幼儿入园,占全区在园幼儿的50%以上,基本形成了以公办为主、民办补充、城乡覆盖的学前教育布局。

    规范扶持,民办园普惠群众。在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发展的同时,江夏区不断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和办园扶持,使之作为公办园的有益补充。至2016年春季,区内合格民办园达到87所,覆盖全区13个街道,可提供学位1万余个,有效弥补了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广大家长提供了多样化的入园选择。特别是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为区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添置保教设备、发放扶持资金,有效激发了民办幼儿园的积极性。

    政策发力,配建园有序移交。江夏区是一个新城区,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工作起步晚、进展慢。为此,区政府在组织教育、发改、国土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使全区配建幼儿园的建设与移交工作得以强力推进。上海通用汽车武汉生产基地落户江夏后,其小区配建的金港幼儿园于2015年春季移交区教育局,成为全区首个小区配建的公办幼儿园。目前,多所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接管事宜正在有序推进。

    多管齐下提升师资水平

    加快引进,补充幼教专业师资。缺乏幼教专业师资,一直是困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江夏区大力构建师资队伍配置新机制,在采取中小学教师转岗补充的同时,不断加大专业幼教师资的引进力度。2016年之前,每年公开招考10名公办幼儿教师和30名人事代理幼师,全部补充到基层幼儿园,成为幼教一线的专业领军教师。

    从2016年起,实行计划单列,每年公开招考30名公办幼师和30名人事代理幼师,直至全区幼儿师资达到编制标准为止。对于临时聘用幼儿教师,坚持做到持证上岗,依法保障其工资待遇,增强了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和工作稳定性。

    分层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江夏区教育局制定了全区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周期规划,构建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多层次培训,确保园长和教师参训率达到100%,所有公民办幼儿园园长每年还必须参加规定课时培训。培训采取“1+1+1”模式,即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在岗研修相结合,通过培训,使园长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动态的管理观,提升园长的领导力、执行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拓展园长的办园思路与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专家型园长队伍。

    四级教研,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江夏区教育局按地域和性质,将全区符合要求的幼儿园划为11个片区,健全和完善“区级、区域、园所、教师”四级教研网络机制。金口片区由金港幼儿园、金口中心园两所中心园牵头成立幼教联合指导小组,7名骨干教师担任指导小组成员,每周一次,轮流对区域内其他7所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指导小组成员和被指导幼儿园教师各上一节课,相互进行点评交流;各幼儿园每周开展一次园本教研,内容包括集中学习、经验交流、外出学习成果汇报等;每名幼儿教师坚持个人自学,每月汇报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一次幼儿活动观察笔记。与金口片区一样,其他10个片区也在扎实开展区域、园本和教师个人研修。区学前教育中心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全区性名师示范、集中研讨、教学比武等活动,在全区幼儿教师中掀起“赶、学、比、超”的热潮。在这样目标明确、实效性强的四级教研活动中,广大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多措并举常态规范管理

    设立机构,强化园所办学主体。为了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目标,江夏区教育局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加强规范管理和教研指导。2015年秋季,经区编办批准正式成立“江夏区学前教育中心”,统一全区各幼儿园教育业务和综合管理工作,全区公民办幼儿园从此有了自己的“娘家”。

    在此基础上,区教育局积极争取区人事、编办等部门支持,将城区小学附设幼儿园和农村中心幼儿园全部实行单设,使其拥有单独办园和独立法人资格,改变了过去小学将幼儿园作为“搭头”和“创收基地”的现状。江夏区第三幼儿园园长祝小琼说,原来附属在小学,一切以配合小学办学为主,缺乏办园自主权,想办的事办不了,更多的是确保安全、维持运转。幼儿园单设后,不仅园内的管理机制得以健全,而且全区独立中心幼儿园都在“赛跑”,全园教职工有了更大的责任与压力,都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干劲十足,千方百计精细每一个环节,上好每一节课程,组织好每一项活动,保教保育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常态监管,保教行为全面规范。江夏区教育局将“基本学习”作为全区幼儿园保育保教的基本内容,通过游戏与活动的开展,教会儿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同时,区教育局、学前教育中心加强对全区公民办幼儿园的常态监管,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作息时间、统一班级配备、统一教师培训、统一教研指导。督查各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严格遏制“小学化”倾向,对于违规实行“小学化”教育的幼儿园,发现一所通报一所,并勒令限期整改。

    乌龙泉中心幼儿园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幼儿在园期间以游戏为主,教师不教文化知识。这一举措在当地农村群众,尤其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心里很难接受。但坚持一个学期后,在园的孩子都感觉非常快乐,连休息日都吵着要上幼儿园。该园中班幼儿夏雨馨是从一所民办幼儿园转过来的。孩子妈妈郑芬说:“孩子以前上幼儿园作业多,经常喊累。转到这里来后,每天和小伙伴玩游戏,开心得不得了。”时间长了,家长们感受到规范办园的好处,纷纷将孩子转到该园。面对变化,园长张鲲感慨地说:“让孩子在园里学习数字、汉字、拼音,短期看起来很‘风光’,其实是‘揠苗助长’,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结对帮扶,扩大优质幼教资源。针对全区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较多和师资水平不均、办园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江夏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建立城区园与农村园、中心园与村级园、公办园与民办园结对帮扶发展网络,采取“一对一帮扶、全方位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共建方式,从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科研、师资队伍等方面予以帮扶,全面促进全区学前教育整体协调发展。

    江夏区机关幼儿园是一所具有57年办园历史的市级示范幼儿园,郑店幼儿园是2012年秋季才开设的一所农村中心园。2014年秋季,两所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实行“四个共享”:即教育资源共享,机关幼儿园向郑店中心园赠送幼教书刊、绘本图书、儿童玩具等;教研活动共享,除了邀请郑店中心园教师观摩机关幼儿园相关活动外,还定期邀请郑店中心园教师参加机关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好课优课共享,机关幼儿园坚持每学期一次送教活动,派教学园长和骨干教师定期到郑店中心园送课;管理经验共享,将机关幼儿园创建市级示范园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帮助郑店中心园创建市一级园。经过一年多帮扶,郑店中心园教师队伍成长迅速,5名教师荣获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办园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被评为武汉市一级幼儿园、江夏区卫生保健红旗单位。

    这些都是有效的管理带来的“红利”。未来,江夏区还将继续通过各项有效举措,不断推进学前教育的普惠优质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