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非常教师”(共同体)成长档案做自己的建设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他的许多做法似乎与这个世界不太接轨,引来周围人的不解。已在农村工作了十几年的周庆吉选择了坚守,家里的人同样不理解:不是没有能力走,也不是没有机会离开,为什么不去过城里人的生活呢?谈到这,周庆吉笑着拿出了他最近刚刚出版的一本诗集《春泥》说:“一个乡村教师就是乡村教育的春泥,我要像春泥一样去呵护乡村的这些花朵。”在他看来,城里的孩子得到的东西已经足够多了,总需要有人留下来给农村孩子一点幸福和快乐。

    (12月7日 第645期 《把乡村教育写成诗》)

    陈斌:相信 自主

    陈斌是南京市江宁区中等专业学校的老师,这类学校的生源可想而知。陈斌始终相信怀特海所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即便是基础很差的学生,也都是如此,或者说更是如此。

    如何激发和引导?陈斌发现,微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借助电影这种形式,使学生成为镜头下的主角。通过塑造不同角色,学生得到重新审视现实中的自我的契机,从而发现人生道路上的另一种可能。

    陈斌认为,对学生来说,错误、失败是最好的学习,教师如果太过追求完美而惧怕失败,反而剥夺了学生们自我探究的机会。于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基本上是由学生自主商议确定的,充分给予他们自由选择、自由创作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选择、创造不断地去探究这个世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拍摄微电影的过程,就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变现、变活的过程,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过程,在行动重塑自信,在自信中不断推动自己前行。

    (11月9日 第641期 《做自己的建设者》)

    包昌升工作室:自然 守真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校长包昌升是土生土长的农村教师。他深知,农村教师善良、朴实、好学、上进。但受地域、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农村教师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少,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不多,只知埋头耕耘,不知道抬头看路,个人的专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他通过自己的工作室把大学教授、中学校长请来与农村小学教师同台上课;还把当下最火的儿童文学作家都请到了农村小学,曹文轩、郑渊洁、金波、沈石溪……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地经验、模式、口号、名词不断推陈出新,农村教师因为视野的狭窄更容易失去“立场”。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求真’,在探究了一个又一个‘真理’后却忘记了要‘守真’,也就忘记了当初‘求真’的目的。”在包昌升看来,“守真”比“求真”更重要。

    三年里,包昌升所倡导的“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已经成为工作室成员的共同追求:取常态课的实在,舍公开课的浮华;取公开课的精致,舍常态课的随意,还课堂教学以“自然本色”,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1月27日 第602期 《在语文田野共赏一路好风景》)

    叙事者:共写 研究

    叙事者是一个纯粹的“草根”团队。

    2016年1月23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教研员王维审在个人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博文《寒假,你敢挑战吗?》。文章中,他邀请教师们参与“叙事挑战”活动——寒假30天,坚持每天撰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教育叙事,并且必须保证是当天的原创作品。30天结束后,坚持到底的教师就算挑战成功。

    最终,总共有206人报名参加挑战。这些人,就是叙事者团队的第一批成员。

    当挑战时间过半的时候。他们决定成立团队,团队的名字就叫“叙事者”,并开始了从“活动”到“团队”的艰难转型。他们明确提出了叙事者团队行走的四种常态:悦读、共写、交流、研究。这一次,他们优化、开发了五种展示互动平台:“叙事者群”、叙事者博客、叙事者微博、叙事者微信公众号、叙事者电子杂志。叙事者像其他教师团队一样,注重教师读、写、交流三项基本素养的提升,但又不限于此。王维审说:“最终,叙事者将会走向专业研究,我们将根据群内人员的专业流向,及时筹建系列研究方向更为细分的专业团队,让每一位叙事者成为叙事研究者。”

    叙事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着,正在成为草根教师成长的摇篮。

    (3月9日 第606期)

    孙晋诺工作室:友爱 合作

    一般的名师工作室都是“一个名师带一群普通老师”的模式,可在苏州中学园区校的孙晋诺工作室里,几乎个个都是“牛人”,它让我们看到了名师工作室的另外一种形态。

    这个工作室有点“公私”不分,在成立工作室之前,成员们就私交甚好,有些成员间的情谊要追溯到8年前;它的成员多而“杂”——成员中有初高中教师,也有大学教师和在读博士生;它属于校级名师工作室,却吸引了诸多名师,甚至跨越省份。

    因为成员复杂而分散,于是,通过网络将工作室的教研活动扩展到了无限的时空。工作室在QQ群建立了专题研讨制度。每周都有教师负责抛出一个专题,提请大家讨论。孙晋诺把这种形式称作指尖上的智慧,口头上的科研。

    孙晋诺把工作室看作一个“小家”,丢勒的名作《手》是这个家的“logo”。在他看来,血脉相连的母语文化让工作室成员息息相通,亲情、友爱、合作使工作室成员共处一室,语文教育的情怀使工作室成员携手向前。不分天南地北,苏鲁豫皖皆有工作室的兄弟姐妹;不论工作类别,大中小学校皆是工作室的研究基地;不问资历级别,每一位成员都是这个小家的主人。

    (3月2日 第605期 《这里群星闪耀》)

    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自主 生发

    山东省德州市德开小学有一个自己的名师成长俱乐部,俱乐部成员来自本校老师,凡是想加入其中的老师都可以自主申报,“你愿意,我服务;你成长,我给力;你唱戏,我搭台;你收获,我发展。”校长孟杰这样阐述俱乐部成员与学校的关系。

    俱乐部成立近三年的时间,教师们深切感受到,当专业研究兴趣变成成长的内驱力和生命成长的终身信念时,他们开始突破各种束缚,大胆地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不断开拓自己的空间,自主自愿的成长由此生发。

    这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来源于教学现场的领悟,是和学生一起共同经历成长之后的真实记录;这里发生的故事有自然的旨归,或许就是不问收获的耕耘才让耕耘如此扎实;这里发生的故事充满智慧的,那些独一无二的“我”,那些远离“高大上”的“我”,写就了建立在尊重人的成长内在规律基础上的智慧选择:自组织。教师们相信自己,一切成长都是由自己决定。(4月6日 第610期)

    涂玉霞工作室:原汁 本质

    好老师,一定是爱孩子的,但仅仅有爱是不够的。好老师的课堂一定是从教学本质出发,凸显学科特点的课堂。湖北省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涂玉霞就是这样,学生喜欢她,不仅因为她爱孩子,更是因为她的课堂确实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吸引孩子。她说,真正的高效课堂一定是从教学本质出发,凸显学科特点。因此,她提出“原汁数学”的概念:“原汁原味”的课堂才能既好吃又有营养。她希望教师们能够把握数学的本质,引导学生学真数学,做真思考,形成真正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在涂玉霞的引领下,大家因为共同的追求走进工作室,每个成员都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在一起?”“我们在一起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在一起?”“原汁数学”就是在这样的不断追问和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着。(6月8日 第619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