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魔方”带来教育生态之变 “数智教育”的西湖样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和教师借助“学校大脑”系统分析讨论学生的作业情况。
( 邵焕荣 摄)

□ 江 晨

12月6日,杭州市三墩小学的学生们像往常一样,分为两路纵队走过教学楼的智能人脸识别测温点,依次抬头完成打卡;与此同时,学军小学求智校区的“学校大脑”智能平台已开始运转,记录下学生们到校、上课、早操等情况。另一边,西湖小学“家庭生活力”亲子学习圈平台也迎来家长、教师们的打卡分享,不少人开始预约专家、名师的在线课程……这是杭州市西湖区进入“数智教育”阶段以来,各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日常。

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下,西湖区统筹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项目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数字场景走进校园。一幅生动、智能的教育图景已经跃然眼前——

服务“一键化”,百姓体验更好了

“我们是早上8:30到校的,9点前就收到了录取通知,速度非常快。”7月10日,杭州市政苑小学一年级新生任格和母亲徐志一起到政苑小学进行新生入学现场报名信息核验。“今年的录取通知都做成了视频,视频内容包括校园风景、课程介绍、入学准备等信息。”徐志说,任格看视频的时候一直在笑,满满的仪式感让他对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充满向往。

这样的仪式感,政苑小学的222名一年级新生都有所体会。“去年西湖区开发了一个钉钉学籍平台,只要在系统库中搜学生的身份证号,材料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对其予以录取并发送通知,所以家长们基本在当天就能收到录取通知。”政苑小学教师谢晨宇告诉记者,以前新生报到需要户口本原件、身份证等一堆材料,再一批批报送到教育局审核,过程烦琐时间长。如今程序大大简化,网络上信息互通,减去了不少冗余工作。

据了解,今年西湖区正式推出新生入学“云录取”举措,各公办中小学都制作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视频录取通知书。现场核验当天,全区中小学发送视频录取通知书11742份,有效节约了新生家长的时间,缓解了他们的焦虑情绪。“今年程序简单、录取快捷,给我们家长减轻了不少负担。”徐志回忆,现在上六年级的大女儿当年报名时,拿到的是纸质通知书,等待时间较长。

“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体验感是需要培育的。只有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才能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西湖区教育局局长汪培新介绍,西湖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启动了“数智教育”改革。将教育数字化改革与解决教育民生问题紧密结合,用数字思维破解百姓关注的教育难题,是区域推行“数智教育”迈出的重要一步。

除了招生问题,西湖区也在其他难题上下足功夫。比如,在校外教育课程方面,聚焦学生综合素养,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建立“棒伢儿”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开设音乐、形体、语言等六大类课程兴趣班590个,学生们一键报名即可参与,有效助推了校外培训机构自主报班率的下降;在家庭教育方面,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委等多部门联动,合力打造“和谐心”家长网校,通过一键推送,为家长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并督促其完成学习。

管理“数据化”,主体活力更足了

走进学军小学求智校区,一块动态显示屏格外亮眼。屏幕上有各式各样的指标:学生请假、图书借阅、班级值周、预警信息、学生睡眠情况……“我们依托阿里的技术,自主建设‘学校大脑’。通过这样一块数据大屏,学校管理方方面面的数据都得以沉淀下来。”学军小学教师梁一盛告诉记者。

2015年暑假,学军小学正式启用钉钉平台。2020年开始应用“学校大脑”,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从前值日各项情况需要值班教师手摘记录,现在教师只要在手机上操作,情况会立刻反映到大屏上。班主任当天也都会收到一份总结,班级扣分情况一目了然。”学军小学校长张军林明显察觉到,平台应用以来,学校大小事务只需“Ding”一下,各个层级即可获知,问题得以及时反馈并解决,大大提高了日常管理的效率。与此同时,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在数据的帮助下更加客观,更有针对性。“学生们每天都会到大屏幕那里看看自己班现在又排到了第几名,还需要注意什么内容。”梁一盛笑言。

“把教师从繁杂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回归教育教学。”搭乘数字智能的快车,张军林的愿望已经实现。如今,通过平台反馈,学校教师授课的各项情况有了一份详细的数据报告,随着授课次数与点评的增多,相应档案也建立起来,为管理提供参考。

“数字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激活基层办学主体活力。”在汪培新看来,借助数字智能简化程序、减轻基层学校的负担才能更好地助力区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早在2018年,西湖区教育局就开始试水数字化改革,将教育管理的各项流程搬到网上;2019年下半年,基于钉钉平台探索教育的数治化,用数据治理理念管理学校;2020年下半年,“数治教育”升级为“数智教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走进西湖区的教育阵地,渗透在教育管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

此外,西湖区教育局还在全系统广泛使用钉钉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1+3+N”为主要内容的智治架构,即建立一个数据中台,建好3个数据库,即教师库、学生库和资源库,开发连接家长与社会人群、学生、教师及管理者的N个应用场景,形成数据驱动的智慧教育治理模式。同时,重点开发人事、招生、后勤、学习、评价、校园安全等六方面的场景项目。其中,西湖区“智慧人事平台”已完成13项3344人次荣誉评审、职称晋升等数据,采集了7120名教师信息,为教师职业成长提供数据支撑,破除了纸质档案反复填写、查阅不便等弊病,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

教学“智慧化”,教育质量更优了

到现在,西湖小学副校长李海莉仍坚持在“家庭生活力”亲子学习圈平台作分享。这个在疫情期间诞生的学习平台,目前已有将近10万名成员。“这个平台不仅面向家长,也面向社会群体。我们会在平台上邀请专家、名师等用直播方式分享优质教育内容,如‘双减’背景下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等。许多家长会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在里面打卡。”李海莉认为,通过这样的平台交流方式,家校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教学过程也更加有趣。

其实,在线直播、平台分享,这在西湖区已不是新鲜事。在近期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广第二批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的通知》中,西湖区开设的名师、名课、名校“三名在线”系列课程就已入选。其中,“名师在线”课程聚焦学科和家庭教育,由区域名师授课,为学生提供答疑辅导并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问题;“名课在线”课程聚焦教师专业提升,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名校在线”课程聚焦校际优质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共同体学校采取“双师课堂”方式同步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局会定期将优质内容通过钉钉传送到各个学校,学校再将内容传送给家长,形成知识共享闭环,促进区域内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对于西湖小学教师吴杭萍来说,学校引入的“爱阅卷”系统,是除在线课程以外的一大亮点。“每张试卷都有一个编号,学生都要在卷子上贴上一张条码。仪器扫描完后,阅卷系统就可以对卷面内容进行批改。答案都是我们提前录入好的。批改完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看到学生完成这张试卷的情况,如哪道题得分率较低需要重点讲等。”此前,吴杭萍已利用这套系统改完四年级三单元的英语试卷,有了“爱阅卷”的反馈,她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解更高效也更精准了。在西湖区,类似的系统还有三墩中学的“极课大数据”、公益中学的“学霸君”和文溪小学的“掌中学情”。教师们得以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像老中医一样“号脉”,作业布置时,实现“一人一方”,为不同进度的学生提供“能量”。“‘双减’后,这种新的作业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文溪小学数学教师章红霞说。

除了教学过程,西湖区的教学评价也在逐步走向“智慧化”新阶段。今年6月,三墩小学依托钉钉,搭建了“学生综合评价管理”平台。结合学校“五自十星”的评价体系,所有学生都有了一份专属电子档案。“每到学期末,学生们会收到一份电子学习报告,内容包括出勤、健康状况、活动课情况、所获荣誉等。”三墩小学校长金建平说,这份报告会直接通过钉钉推送给家长,比起以前发放纸质的方式,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和三墩小学一样,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也着眼于教学过程性评价,提出五优评价体系,涵盖学习、健康、艺术、劳动、行为5个方面。“2018年我们就提出了这个体系,现在已比较完善。接下来我们将引入技术,将五优综合素质报告单升级为电子版。”校长田巧玲告诉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