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元年”,余杭中学缘何“异军突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9-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舒 放

这两天,各高校陆续开学。余杭中学的校园里也多了不少已经高三毕业的孩子,他们重返母校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在去大学报到前,再看一眼熟悉的校园,以及那些曾与他们一起努力的教师。刘倩,是今年余杭中学高考生中的佼佼者,目前已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录取。在校园里偶遇,她深情地和笔者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和家里人都始料未及的。我来自于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在余中的3年,在学业和生涯导师双导师的引领下,我学会了如何在理想和兴趣间做出真正适合的选择。”

的确,在“新高考元年”,余杭中学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据统计,余杭中学一段上线人数达107人,本科上线共596人,上线率达87%。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样一所普通高中在这次新高考中“异军突起”?“我想,这与我们多年来深入开展的课程改革和加强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有着莫大的关系。”校长王书力说。

全面推行选课走班 优化课程教学

研究新高考带来的变化,余中上下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在以选择性、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高校招生方式下,全面推行选课走班制,优化课程教学,这是制胜新高考的不二法门。为此,从参加新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入学的那年起,该校即对语文、数学、英语3门学科实施了分层教学,由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动态反馈与递进。分层采用学习成绩和学生意向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为A、B两层,比例为2∶2或1∶2,学生在同一楼层内进行走班。并在每个学期结束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学习情况提出调层申请。教务处结合学习情况和备课组意见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给出最终结论,予以公示。

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和专业倾向,学校首先对“7选3”课程和必修课程实施了分层分类教学。根据学生的意愿,将“7选3”课程分为A、B两类学生。B类为只参加学考的学生, A类为参加选考的学生。不同类学生采用网络选择的方式进行编班。学生分类选课的时间分别为高一年级的第2学段和高二年级的第5学段。

学校课程结构也随着新高考方案的推进,逐渐调整为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专题教育构成。传统的必修课程安排也不再由学校“一刀切”,而是根据学生的选课需求适当调整。比如,学校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并开所有必修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之后则根据选课情况,进行课程调整。在2017届学生的选课方案中,因为化学、历史、物理、地理选课人数较多,而政治、技术的选课人数较少,学校就对政治和历史学科的教师开展统一培训,让一位教师可以胜任两个学科的教学,以此匹配学生的选课情况。

此外,基于学生生涯多元化培养的目标,从丰富学生选择的角度出发,该校又逐步构建起具有校本化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至2017年6月,学校共开发选修课程266门,学生数/选修课程开发数量比例为7.6人/门。学校还充分利用地域性资源,与国家级科技园区未来科技城以及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章太炎故居、长乐林场、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等合作进行选修课程开发,列入选课目录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数量达到54门。

精准规划学业生涯 让学生学会选择

最近,学校专门组织开展了一次针对2017届新高考首届学生的大学专业录取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全校684名毕业生中,对大学专业录取非常满意的达32%,基本满意的达64%,远高于往年的录取情况。“说明学校多年来的学业生涯精准规划是有一定成效的,确实起到了帮助学生在专业和优势之间进行理性选择的作用。”王书力说。

王书力介绍说,学校立足新高考方案、本校学生学情和特长,从量化数据分析着手,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制订高中学业规划和大学专业选择。以高考“7选3”为例,一个刚进高中的十五六岁的学生真的可以合理地作出科学的选择吗?学校的策略是,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学科之间横向比较,形成优势初定位。高中阶段有期中联考、期末统考等各类考试,这些是反映学生学习成绩最直接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合理的量化分析,帮助和引导学生抉择,依据多次成绩逐步定位。

基于此,2017届学生在高一阶段学业规划的内容为:高一上至少确定1~2门选考科目,高一下再确定剩余的选考科目。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对于科目的确定程度依次设定3门自己的选考科目,用1、2、3标号表示。1表示首选科目,2表示次选科目,3表示备选科目。

初步定位优势学科后,学校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学区内部比较,促成优势再定位。新高考中选考成绩按等级赋分,高考分数在学考合格的前提下,主要依据考生成绩的排名,而不是卷面分。学校因此引导学生,在看待平时的考试成绩时关注自己的单科水平在一个学区内的层次往往比实际分数更重要,学生和导师一起通过比较确定自己的等级结合赋分比例,定位自己真正的优势学科,并做出最后“7选3”的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不假,但也有例外。王书力说:“高中阶段确实有些学生对某门学科很感兴趣,但是该学科的成绩不怎么突出。但也有的兴趣不足,却有出色的学科成绩。另外,高一阶段的特殊性也会对学生正确区分学科优劣势造成干扰。高一学科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记忆性的内容较多,学生会觉得好学,而到了高二学科难度会发生变化,一下子跟不上了,失去学习兴趣也很有可能。”针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力求职业导师在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结合该学生的性格特长与该学科相关的职业能力给予恰当的评估。学业导师则及时跟进,通过对该生进行相关学科测评,给出一个学科学习能力的客观评估。如此一来,帮助学生在对某学科既有兴趣又有学习能力时做出最佳的选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