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生动鲜活 以学促教精彩纷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于2021年秋季正式招生办学,自建校之日起,学校秉持“培根铸魂,育未来之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三全育人”、“六自”管理,拓展课程资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336”学养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校内涵和质量快速提升。

    以学为主,打造“三降三提六学”高效课堂

    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重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学生以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结合学生发展,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知识,通过生活化探究,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领悟学习的价值,激发出学习的潜在能力和发展创新思维,树立学习信心,实现自我发展。

    为了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探索和构建了“336”学养课堂教学模式。

    “336”即“三降三提六学”。“三降”指降起点、降难度、降容量,“三提”指提兴趣、提方法、提素养,“六学”指预学、导学、研学、助学、展学、评学。

    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基础,结合学生实际,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内容为教学起点,教师控制教学内容总量,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发展区,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逐步达到课程学习目标,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精讲精评,以讲授重难点为主,为学生留足思维空间,以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提升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挖掘学科魅力,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和热情;重视解决问题的程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规律,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归纳,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逐步形成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等。

    “三降”立足学情,强化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学实效;“三提”重点关注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聚焦知识学习,着重提升学生的品质;“六学”则指向课堂教学,以学为本、以学引思,要求学生学思融合。“三提三降”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与遵循原则,“六学”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与操作要素。

    “六步”流程,自主探究发展核心能力

    “336”学养课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始终围绕学生进行。

    1.预学:课前预习,先学后教

    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学生首先预学。教师提前编写导学案,把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前一节课导学案的作业和下节课导学案自主预习部分的内容,填写导学案,不会的问题用红色笔标出,找出重难点和疑点,带着问题进课堂,使教学有的放矢。

    然后,学生利用从预备铃响到上课铃之间的2分钟进行诵读预热,针对学科重点知识或新课内容,教师提前把诵读内容告知给学生,学生自行阅读或齐声朗读,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预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良性循环,提高学习效益,培养能够受益终身的独立自学能力。

    2.导学:问题引导,任务驱动

    预学结束,教师利用3—5分钟时间,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或媒介图片,由旧知识向新知识导入,进入导学阶段。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将知识任务化、把学习目标问题化、将问题情境化,以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形式推动学生学习。

    教师创设具有思考性、思辨性、启迪性的情境问题,通过问题组合与串联,以问题为载体,开展问题教学。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导语,抓住教师介绍的知识要点,结合学习目标,听教师解读,做必要的勾画标注,明确重难点、易考易错易混点等,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导学既可以用于新课的导入环节,也可以用于重难点的突破环节。在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同时将目标问题化,形成导学提纲,布置任务,明确要求,提供资源,引导学生学习。

    在重难点突破环节,教师以“脚手架”的方式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组合,将分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理解、运用知识,提升能力和课堂教学实效。

    3.研学:自主研习,独立思考

    呈现问题后,教师留出10—15分钟时间供学生自主研习,以自学为主,也可以开展班级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

    学生统筹好学习时间,快速阅览学习提纲中的自学深思部分内容,快速阅读课本,动笔勾画圈点;以学习提纲为导线,独立深入思考,研究文本,利用手边的工具书,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把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和疑点标注记录下来,或者向教师求助,或者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真正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主动学习研讨,发展思维、语言、实践、合作、创新等各项能力,满足好奇心和成就感,培养学习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教师密切关注每名学生,发现他们存在的共性和典型问题,充分研究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学习初始水平、学习心理等,重构学习目标、评价、内容、策略并付诸实践。学生通过在研中学、在学中研,优化学习方式,达到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

    4.助学:合作互助,激活思维

    助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班主任先将学生分组,一是采用“小组大组制”,按学习成绩、学科优势、性格特点、管理能力等,把全班学生按两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的方式进行优化组合,给组内每名学生编号,1号和2号学生分别是3号、4号学生的“小教师”,负责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1号和2号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探讨重难点,不会的问题问教师。这种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的小组合作形式,有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二是把班级学生分成8—10个小组,每组6名学生,组内学生在学科基础、性格特征、语言表达等方面互助互补,各组选一名有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8—10名组长组成中心组,班级学科基础拔尖的4—5名学生组成核心组,分别领衔2个小组,形成4个纵队。

    小组成员先明确分工,再进行合作。全体组员迅速浏览和明确要研究的议题,听从组长的安排,或者先对学、再群学,或者先一起研讨,组长安排讨论进度,及时发现并记录共性问题,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者每个组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意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选择教学重难点作为任务内容,促使学生积极合作。教师深入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有效进行引导,灵活安排下一个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互相交流,先进生帮后进生答疑解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5.展学:踊跃展示,及时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进入展学阶段。展学时间大约是5—10分钟,学生听到教师指令,迅速坐回原位,浏览要展示的题目,厘清思路,准备发言。

    展示分小展示和大展示。小展示在小组内完成,主要展示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疑难,为大展示做准备;大展示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班学生展示,结束后,各小组之间进行质疑、对抗、辩论、解答、交流、补充等。展示内容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以及在组内或全班具有共性、容易出错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口头展示、书面展示、肢体语言展示、实物模型展示等,重点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特见解、学习方法总结、新发现、新感悟等。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要耐心、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快速决策、因势利导,促进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观点、呈现个人风采、演讲的舞台,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讨论、思考、应用中去,帮助更多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能力,塑造了人格。

    6.评学:自我评价,总结反思

    最后,教师留出5—10分钟进入评学阶段。一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测评价。教师紧扣教学内容,设计一组练习题,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教师当堂讲评或者同学之间当堂交流订正。二是进行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堂内容,学生对课堂内容作出总结,构建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使知识系统化。

    在“336”学养课堂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各科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测试情况等,协调各学科生生、师生、师师之间的关系。学校要求每周、每月都要小结“336”学养课堂各学习小组的情况,做好“学习小组成长”记录,促进学习小组健康成长,对优秀学生及时给予奖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