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划分责任田 人人锻炼长技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参加家务劳动,收纳整理、烹饪美食;栽培植物,撰写科学小论文……刚刚过去的假期,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孩子们的作业充满了“生活味”和“实践味”。在该校校长李萍看来,生活力才是教育的本真要义。

    近年来,合肥师范附属三小着力开展生活力教育,让每一个孩子爱劳动,并从劳动中获得发现美的能力。学校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科学教育、美育结合,促进彼此之间的融合创生。

    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写作体会劳动的价值。日常的许多劳动体验活动,如包饺子、叠被子、制作美食等,都是学生习作的优质素材。孩子们记录劳动过程,抒发劳动感受,在写写记记中升华劳动情感

    在科学课上,教师传授学生科学的养殖方法,学生在校园种植地进行实地操作,体验科技给劳动带来的价值。

    在体育课上,“小青蛙捉害虫”“春种秋收”等与劳动有关的游戏活动,巩固孩子们的体育技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悟劳动的乐趣……

    采访中,记者听许多教师说,紫珠廊、蚕桑场、百鸟园、农耕园等都是学生们热爱的“欢乐园”。

    在“微微农场”劳动教育课程活动中,学校把农场划分区域,安排给各个班级,以“责任田”形式开展农业劳动,种植粮食、蔬菜。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拿起铁耙整地,流下了辛勤的汗水,真正理解了“汗滴禾下土”的内涵。教师还会根据农作物生长规律组织学生整理菜畦,播种、浇水、除草,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技能,也对劳动产生了热爱。

    “每个班都有一块‘责任田’,老师和我们一起开展农耕种植体验项目。”五年级(9)班学生陈靓馨说,“在农耕园不仅能亲近大自然,体验劳动的乐趣,还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学以致用。”

    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务农艰辛,到“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耕作之乐,校园农耕文化让学生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念。

    学校大队辅导员胡月告诉记者,学校还建立了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评选“红领巾争章”之“劳动章”的重要参考,有效增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李萍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线,深入推进“五育”融合,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活体验、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和科技创新等各项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