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认为,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教学的价值意蕴基础上,将新的研究成果与思政教学融为一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成果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将实践教学落实落细,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与行动指南。学院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提升思政教学实效。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着力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素养,切实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以教师助推创新实践教学落地,助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第一,学院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理论研修和集中学习。学院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新疆大学)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实践研修培训。实践研修活动围绕“体悟丝路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等内容进行研修培训,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理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第二,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交流,以“高境界”“强本领”“优作风”“好状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院教师参加学院主办的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讨会,共商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设模式,共探思政课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及高质量育人路径,共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发展未来,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教学新思路、新战略、新模式;参加学院承办的2023年甘肃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教学指导委员会集体备课会,探讨将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课堂及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环节的课程建设与创新路径。

    拓展“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平台

    实践教学基地,是秉持文化育人、思政育人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重要平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性实践。一方面,学院致力于与特色科普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与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签订合作帮扶协议,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师生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围绕“建立文化与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文化育人与传承发展”的主题进行深入座谈交流,并联合开展“文化育人进课堂”活动,为东乡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上了一堂“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的思政课,点燃学生心中理想的星火。另一方面,学院引领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民勤记忆思政实践团”的师生赴武威市凉州区永丰镇四十里村,开展“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师生通过走访四十里村、参观凉州战役纪念馆、聆听红西路军在四十里村英勇奋战的历史故事,深入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十里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的“蝶变”之路。

    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学院认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让广大青年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进程与丰硕成果。因此,实践教学必须结合实际,让学生深切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

    第一,学院按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到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山丹县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调研,认真聆听红西路军将士斗强敌、战风雪、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西征历程,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精神,领悟坚持的价值、信仰的力量。

    第二,学院积极组织和搭建师生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专业特长。学院“三农”政策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临洮县红旗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团队深入农村家庭为中小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发放宣传材料,走访农户,宣传会议精神,介绍惠农政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第三,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聆听红色故事,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感悟思想力量,坚定学子意志,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学院组织学生献礼建党百年,重走长征之路,汲取历史营养,校准青春奋斗的方向,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树立学生与党同心同行的信念和信心。

    (王静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