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大脑+智慧校园”特色路径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山东省武城县坚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数字赋能为抓手,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数字大脑+智慧校园”特色教育路径,实现教学质量和教育评价双提升。工作经验被《大众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

    聚焦数字教育转型,营造智慧校园生态。一是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武城县第六中学为试点,建设一体化智慧校园管理平台,集成教学管理中心、校园安全中心、物联网管控中心等九大板块,涵盖教务、教学、安全等多个场景,可实现数据伴随式收集和集成化管理,形成支撑教育教学管理的云服务体系。二是建设智慧化教育环境。在武城县教体部门、学校分别设立“驾驶舱”,直观展示学校教育、管理等数据。在学校重点部位全覆盖设置智能摄像头,学校电器全部接入平台统一管理,教室“智慧班牌”配备考勤管理、课程信息、通知发布等功能,彻底实现校园智能化管理。三是推进系统化业务融合。坚持全周期、全场景、全服务设计理念,平台整体采用标准数据协议,打通数据壁垒,形成全县智慧校园数据库。建设局校协同办公、监管、评价等系统,实现局、校、家信息互通。

    聚焦教学质量升级,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一是多元化备课。创新“线上共享+线下研讨”备课模式。在线上,通过平台汇聚示范教学、学科教研等多种优质资源,教师可随时查阅。在线下,定期交流研讨、开展学科“大教研”活动,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课前教师通过平台向学生发布预习任务,按照学生反馈情况设置授课重难点,提高备课针对性。目前,在库优质课件达到27655个,开展“大教研”活动152次。二是个性化教学。将学生日常作业、测验、练习等录入系统,自动分析生成个人学情报告及错题集,并针对薄弱环节推送个性化辅助资料,做到精准学习。全域推广“云阅卷”系统,教师将答卷扫描上传,系统自动阅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错题类型智能组卷,提升学习效率30%左右。目前,已授权10所学校使用。三是智慧化听课。将“推门听课”转变为“驾驶舱”集体听课,在“驾驶舱”可任意调出一个班级的课堂画面进行听评课,并接入“智慧听课本”APP,利用“智慧听课本”完成无纸化评课,教师结合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升授课水平。目前,已累计开展评课258次。

    聚焦管理效率提高,完善科学评价体系。一是实施无感化考勤。学生方面,实时采集、识别学生人脸信息,在电子班牌实时显示学生考勤;教师方面,根据教师轨迹和课程比对,及时掌握出勤率以及在校工作时长,并形成考勤日报、月报。二是建立数字化档案。实时采集学生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健康奖惩等情况,智能分析形成学生个人画像,让教师、家长随时掌握学生成长动态。通过数字画像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实行差别化评价,实现评价从“单一分数”向“综合素养”转变,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开展综合化考评。通过智能采集教师课时数、班级成绩、教研参与率等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构建教师个人画像,以“数字+图像”的形式直观展示教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024年以来,武城县第六中学依托智慧平台,推荐评选市县优秀教师14人、优秀课题8个。

    聚焦学生健康安全,筑牢校园保护屏障。一是铺设校园安全网络。在校园内安装150个摄像头接入校园巡视系统,智能采集围墙、楼顶等重点区域视频影像,实现多屏多路同时在线巡查。将学校重要点位视频接入武城县教体部门,加强校园紧急事件防范和应急联动。若学生出现翻墙、逃课等异常情况,系统自动预警提醒,实现全天候异常监测。目前,系统已自动预警21次,解决突发事件21个。二是精准捕捉行为轨迹。依托校园巡视系统,全量化采集分析学生活动数据,运用轨迹分析技术精准绘制学生活动轨迹图,帮助学校判定异常学生。若学生未按时出现在指定区域或出现在危险区域,系统自动报警提醒班主任,有效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比如,某学生在上课时间出现在走廊,系统自动向其班主任发送预警,预防异常事件。三是夯实物联网安全基座。通过物联网管控中心,管理员可实时查看电器的运行状态,远程控制电子屏、空调等电器,有效杜绝能源浪费。当出现设备故障时,平台自动向管理员发出警报,及时消除用电、用水安全隐患。目前,已节约电能395千瓦,解决设备问题28件。

    (武城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于洪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