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民办学校 □ 扈永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1-12-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下中国,我理想中的学校出自于真正的民办学校。为什么强调“真正”呢?因为,那些貌似或名义上的民办学校,只是“所谓的”民办学校,实为“伪民办”,必须剔除。

  从逻辑上讲,民办学校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既然号称“民办”,是否其他学校均属“官办”呢?恐怕不能这么说。那与之相对的,所谓“公办”学校的钱从哪儿来?税金也。说了半天,还是“民办”嘛。

  所以说,动用“私立学校”这个概念,才足以界定。私立和公立,两个相对的概念。前者之所以立,某公民私人之资本也。后者之所以立,公众税金也。现在所言“民办学校”,存在界定陷阱。陷阱之所以成为陷阱,大有“不足为外人道也”之大蹊跷,不深究。

  尊重现实法则,拿“民办学校”说事吧。说说我关于民办学校(实为私立学校)的相关臆想吧。为什么说“臆想”而非“理想”呢?因为,理性思之,下面将要呈现的相关想象,实在难以纳入理性之列。

  现今关于民办学校的判定,基本上只有一条标准,即办学资金来源之公之私。其实,这远不能作为“是否民办”的试金石。谁都知道,钱是拿来做事的,是拿来体现人的意志和想法的。民办学校老板拿出钱来办学,民办学校学生父母拿出钱来上学,是否体现了他们自己的社会理想和社会意志呢?我看未必。

  拿饮食行业来举例。“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饮食行业,全部“官办”。国营或集体,都一样难吃。难吃之外,就是没选择。一个小城市就那几家,还要粮票配给,你爱吃不吃!稍微好一点的,生意就火爆得不得了。想吃,起码排一个小时的队。

  当今的公办名校,不也这样?每年的小升初考试中考,学生及其父母眼巴巴地盯着,削尖脑袋往里钻。为什么呢?好呗。什么好?超量占有教育资源使然。这类学校,政府名之为窗口学校。教育的繁荣昌盛都得靠窗口展现形象,于是乎,大楼小师都有了。焉得不好?

  资源汇聚,自然风起云涌。教学稍微突出一点的教师,自告奋勇加盟,更被选拔进入。最要紧的还不在这里,各省市区的“尖子生”,被各级各类名校尽数“掐尖”。如同毛泽东时代的兰州市中心酒泉路那家北京包子馆,生意火爆得不得了。

  加油的时候,你尽可以腹诽中石油、中石化,但却不得不去捧场。公办名校垄断了传说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便成了学生及父母唯一的选择。

  话说回来,包子毕竟只是个包子而已。皮里面包着的,无非猪肉大葱什么的。如同公办名校的课程,依然“繁、难、偏、旧”。中国学生的痛苦指数高企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课程。有人评价说:“理科繁难,文科偏旧,外语教材对价值观装聋作哑,人类优秀文明遗产恍若隔世。”在我看来,这已经是非常客气而含蓄的说法。

  我理想中的民办学校,全不是这样的。

  其一,她应该是彻底的教育市场的胜出者。市场是一种赋予消费者天赋人权的制度安排,教育市场亦然。学生及其父母真正拥有选择权的时候,中国教育才可能凤凰涅槃,一飞冲天。人类历史及其教育史雄辩地证明,政府非但不是万能的,甚至某些时段某些方面只会是低能的。现今饮食行业的繁荣从何而来?完全是市场化使然。“彻底的教育市场”能实现吗?美国的公办学校,仅仅作为“最后的保障”而存在,他们的教育与学校,真正处于“市场主导”之下。消费者是聪明的,在他们的苛刻选择下脱颖而出者,定当是优秀者和引领者。

  其二,她应该具有完全自主的教材决定权。教材作为公民言论自由的践履平台,其编纂与出版必将也是自由的。出版之后,由消费者选择使用。学校作为选择教材的主体,其选择权的最终皈依,必然属于学生及其父母。如此,作为整个社会言论自由的有机组成之一,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自由亦将隆重莅临。

  其三,她的消费者应该具有选聘校长与教师的权力。现今公办学校校长与教师的选聘,均由政府说了算,而与学生及其父母无关。事实上,无论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其运作费用,均出自学生及其父母的腰包。民办学校学生父母拿钱很直观,容易理解。公办学校的运作经费出自税金,而税金还是来自学生父母。消费者没有发言权的公司,是不道义的,也是办不好的。

  谈理想,必然会“脱离现实”。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理想,那么,这个理想一定得具备相当意义上的“颠覆现实”的价值指向。否则,还叫理想吗?屈服是不需要理由的,而坚持却需要。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