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涟水打造20分钟“上学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缪志聪 通讯员 程祥 陈佃红)“自从进了新学校,孩子可喜欢上学了。我们接送也方便,骑电瓶车,20分钟准能到。”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许大祝的妈妈,见到记者时欣喜地说。

    涟水县地处苏北,经济总量并不大,但历届县委、政府对教育情有独钟。最近两年,涟水县先后投入教育事业经费达12.74亿元,兴建了49万平方米的校舍,从城市到农村,全县中小学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县新建的学校都是政府“交钥匙”工程。现在,每年涟水县在教育上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30%。这两年,涟水县新建学校近40所。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要让孩子上好学校,还要让孩子们有好老师、受好教育。”涟水县委书记董平告诉记者,涟水这几年教育工程遍地开花,但所有工程从规划立项到竣工交付,均由政府负责,发改委、财政局、招标办、住建局、质监局等部门联动,建设上先启动,资金上全安排,质量上严把关。

    在涟水县农村新建学校,记者看到,漂亮的大楼、各种场馆设施一应俱全。“现在,我们去农村看学校特别自豪,特别有底气。”该县教育局局长鲁家宁笑称自己是“最幸福”的教育局长,因为这两年教育上的投入特别大,教育上的事全部第一时间解决,从不打折扣。

    为了将“交钥匙”做成真正的惠民工程,该县不拘泥以乡镇为中心,而是实事求是根据地理距离、心理需求、综合需要等科学进行学校布局,最大限度方便普通群众孩子上学。这也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20分钟教育圈”。唐集学校初三学生邵玉坤告诉记者:“现在上学更近了,但条件更好了,瓦房子变楼房,黑板变白板。”

    红窑实验学校就是这样一所“交钥匙”交出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三区一园,校园设计充分考虑农村特点和农村孩子需求,不仅开放敞亮、简约精致,而且文化氛围、基础设施方便农村孩子适应校园。而在几年前,周边的学生往往要走一个小时才能到镇上的学校就读。

    此外,该县还组建了18个区域联盟校,推动联盟互助,激发学校发展,并将每年招聘的应届师范本科生全部分配到边远农村中小学任教,且3年内不得调进县城,此举为农村教育补充了“新鲜血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