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空军直属机关蓝天幼儿园的孩子在活动中

图① “双培养”工程成果图示p> 图② 教育党建成果图示

?图③ 《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图④ 2011-2013年海淀区幼儿园在园儿童增长情况表

图⑤ 海淀区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统计表

    ■本报记者 施剑松 特约通讯员 张积勇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是北京市海淀区“十二五”期间的“一号工程”。作为海淀区的鲜明特色和亮丽名片,海淀教育牢牢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这一重要契机,专门成立了由一把手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10个指挥部,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专题工作研究,为教育系统整体工作把关定向,破解教育难题。海淀教育坚持把创建工作与常规工作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与办人民满意教育相结合,以一流的党建、一流的管理引领一流的教育发展。

    创建过程中,9项教育重点工作被纳入海淀区政府折子工程。海淀教育着力解决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安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市民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等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流党建引领一流教育发展

    海淀区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教育科学发展,加强党建科学化水平,为海淀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召开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会,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结合区情实际,研究部署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丰富党建内涵,提出了“七个新”,即主线新概括、党建新定位、应对新考验、能力新要求、任务新部署、队伍新标准和基层新抓手。

    深化“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工作,形成“双培养”工作机制,加强“双培养”课题研究,党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双培养”工作模式已经成为海淀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品牌之一,得到了中央及市区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

    实施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双标准”建设,加强党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海淀区教育系统党建巡视制度”、“海淀区中小学校长任期管理制度”和《海淀区中小学党政正职选拔任用实施办法》、《海淀区中小学校级副职干部管理办法》、《海淀区中小学幼儿园(院)副校级和中层干部聘任办法》等,进一步完善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交流、考核规定,基本形成了干部管理的完整体系。

    探索育人新途径 构建“大德育体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导向。海淀区牢牢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契机,积极探索育人新途径,努力构建具有海淀特色的“大德育体系”。

    海淀区不断加大统筹力度,财政投入资金7800万元支持学校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同时,启动学校文化建设试点督导,并推出了一批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北京二十中学、海淀区实验小学被评为第二届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海淀区连续3年举办德育周校园开放日活动,2013年以戏剧教育为主题,努力挖掘新时期德育资源,探索育人新途径,助力海淀教育梦。海淀区在开展戏剧教育过程中,牢牢把握戏剧育人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育人性、普及性、综合性、适切性和文化性,做到不比赛、不评比、不功利,确立了发掘戏剧育人功能、开发戏剧课程、探索戏剧教学法和建设戏剧社团4个研究方向。同时确定了33所戏剧教育基地校,并成立了由26名戏剧教育专家和表演艺术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让更多的学生在戏剧教育中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海淀区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通过德育课程、学科德育、活动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等五种途径加强德育建设,不断提高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意识,有效提升了德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教育实效性。

    优化教育布局 促进优质资源规模化

    海淀教育秉承“大教育”理念,从区属教育延伸到区域教育,从公办教育延伸到民办教育,从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教育,从基础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从国民教育延伸到国际教育,探索区域内教育资源统筹合作机制,加大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优质教育资源呈规模化发展,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施《海淀区中小学基本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近2.3亿元,进行128校次土建类和资源类修缮。总投入8616万元,完成第三批21校16746平方米学生食堂改造。其中,前八家小学新校区、首师大附小玉泉新村校区和清华附中永丰学校正式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海淀区中小学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如由首师大附小承办玉泉新村配套学校、红英小学承办唐家岭配套学校、前沙涧小学与北部新区实验中学合并成立北部新区实验学校等。

    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海淀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显著。3年投入学前教育经费共8.64亿元,新建13所幼儿园、接收17所配套幼儿园、改扩建106所幼儿园。新增园舍建筑面积62416平方米,增长12.6%;新增14100个入园名额,全区在园儿童3年净增20%,其中一级以上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总数的比例达到85%。

    倡导教育家办学 加速教育名家培养

    教育家办学是时代的呼唤,是对人民群众期盼更好教育的回应。海淀教育继为特级教师李晓风、特级教师王春易和十一学校举办研讨会后,又召开了人大附中、北大附小、中关村一小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并为张鹤、索玉华、窦桂梅、张亚红、罗演等多位特级教师召开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面向社会集中推出一批具有教育家情怀的教育名家。

    人大附中引领基础教育,担当社会责任,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北大附小坚持“爱和自由”的教育,创设爱如水、自由如风的教育环境;中关村一小尊重每一位师生,引领每一位师生“做最好的我”。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数学特级教师张鹤乐于分享数学教育智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石油附中体育特级教师索玉华31年坚守体育教学一线,让生命在体育教学中绽放,是石油附中名副其实的“铁人”;清华附小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是一枝行走的玫瑰,她的教育教学思想经历了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再到“课程整合”的转变,带来清华附小人为学生聪慧和高尚的人生奠基;八一中学音乐特级教师张亚红坚持“艺‘树’人生”,以“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理念,让音乐成为育人的有效载体和温暖生命的途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化学特级教师罗滨是区域教研的领头雁,带领一个个研究团队成长,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创了区域教研新局面。

    一系列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充分发挥了教育名家的辐射、引领作用,加速了“十二五”时期名师队伍建设进程,为海淀教育科学发展积蓄了丰厚的人才资源。

    课题引领 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果

    海淀区在2013年各类体育、科技和艺术比赛中,共获34项国际金奖、100项国家级一等奖。高考成绩稳中有升,700分以上考生142人,占全市55.04%。取得如此显著的素质教育成果,有赖于海淀教育雄厚的科研实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海淀区“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5个国家级教育综合体制改革试验项目顺利结题。

    在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中,海淀区探索出“跨越式发展模式”、“补偿式发展模式”、“延伸式发展模式”和“特色化发展模式”等4个发展模式。借助“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项目”课题,海淀区在课程、教学、评价及资源建设等领域均取得阶段性的突破,初步实现了课程建设由自发向自觉迈进;初步探索了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初步研制常态课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学业标准及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题研究中,海淀区探索构建“高中—高校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培养体制,与高校合作创建高中—大学办学体系衔接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创建多样化学制、多样化育人模式、多样化高端课程体系,采用小班化、走班制以及导师制、咨询师制、教育顾问制等新模式实现优长共育。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着力构建“办学体制灵活多样,特色高中布局合理,学校内涵发展明显”的普通高中特色建设新格局,建设一批具有比较稳定并独特的教育风格和鲜明而有活力的文化特征,具有较高的办学成就、育人成果和国内有影响的特色高中学校。在推动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课题中,海淀区把研究内容分为“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和“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与应用”3个子课题,从德育目标、德育队伍、德育载体等角度全面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初见实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