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结果怎么用才科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综合评价结果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人员、校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应该把测评结果报告作为一份全面的教育质量体检报告,做好诊断、改进和提升工作,决不能利用评价结果报告对学生、学校进行排名排队,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应当慎之又慎。

    ■辛涛

     把握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

    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应当是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管理。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评价结果分析学校师资、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状况和问题,明确教育管理的着力点,对薄弱领域和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分析各区域、学校的优势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对在办学中存在困难的学校,指导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给予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的扶持,帮助学校整改,并对整改成效进行追踪、检验。

    另外,将综合评价结果与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对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检验政策落实和投入成效,必要时进一步调整方针、政策。

    诊断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正确运用评价结果,针对综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改进教育教学,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综合评价涉及学生品德行为、实践能力、体质健康、审美修养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评价能够全面诊断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发现其中的薄弱领域和环节,从而为下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通过评价结果的纵向追踪,可以检验教育教学改进成效,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开展持续、稳定的综合评价,比较各个区域、学校在不同年度的进展与变化,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成效,对进步明显的区域和学校予以表彰和经验推广,并指导学校深入分析评价结果,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引导舆论为社会学校树立导向

    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发挥综合评价的导向作用,及时发布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

    当前由于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考试分数是学校、家长和教育部门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指标,这些原本承担选拔功能的高利害性考试被错误地异化为对基础教育实践的“指挥棒”,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向社会公布综合评价结果,引导社会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逐步扭转“唯分数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针对社会大众关心的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区域教育部门可组织相关的研究力量,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专题研究,并通过媒体发布相关的研究结果,以扭转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教育认识误区,宣传全面、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

     探索推进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综合评价改革要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协同推进,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教育行政部门要将综合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探索用于中考招生录取制度中,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能力。

    综合评价结果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人员、校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应该把测评结果报告作为一份全面的教育质量体检报告,做好诊断、改进和提升工作,决不能利用评价结果报告对学生、学校进行排名排队。另外,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应当慎之又慎,多了解学校教育实践背景,必要时可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项调研。也可以借鉴其他研究结果,慎重结论和解释,少做因果推论。

     (作者单位: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