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一号文件”捧出教育民生“大礼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通讯员 王富宁)“看了‘一号文件’,我得知我的孩子将在今年9月前搬进新教学楼,他所在班级的班额也将从原来的60人调整到江苏省定标准45人,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抓课堂教学,这真是太好了!”2月16日,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举行开学典礼。应邀出席的该区政协委员、学生家长武春荣兴奋地说。

    原来就在一个星期前,扬州市江都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全区2014年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的意见》,以“一号文件”的形式进一步推动今年教育民生工作。据介绍,“一号文件”共包含9类35条意见,涵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同时突出教育优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而在跟进出台的《为民办实事项目表》中,4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教育系统就占6席,具体包括建设实验初中、龙川小学教学楼,翻建少年宫剧场,新(改扩)建1所公办幼儿园,规划北城区初级中学,完成校舍安全加固2.3万平方米等,以上总投入3.5亿元。“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得知政府出台了“一号文件”,江都区龙川小学校长佴禄斌也十分高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发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肿胀,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活动场地面积达不到国家标准,一些家长有意见。这些举措,能够有效解决个别学校生均条件不达标的问题,促进了教育公平。”

    为保证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江都区还制订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督促相关单位精心组织,强化责任,落实举措。与此同时,该区还将进一步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努力让农村享受与城区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项目化推进,数字化考核。”江都区教育局局长朱其山说:“为将实事办好,我们在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的同时,发改、教育、财政、建设、人社等部门联动,以‘队伍建设年’为抓手,通过提升项目建设的协调力、工作执行力和教师群体的战斗力,保障项目推进和教育教学质量攻坚,进而提高教育发展力、区域竞争力和服务影响力,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红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