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治理的世界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民教育全球运动引起了联合国对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2012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启动为期5年的教育优先行动计划。?图片来源:美国《教育周报》网站

    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欧洲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进行访问。作为联系中欧及世界的重要枢纽,教育交流与合作自然成为习近平主席访欧的核心议题之一。

    为此,本版组织稿件对欧洲教育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提供借鉴。——编者

    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邀请,习近平主席将于明日访问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回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关切及其与中国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继往开来——

教育治理的世界力量

    ■滕珺

    作为联合国系统下属的专门机构之一,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于1945年11月,共有195个成员国,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其宗旨在于,“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来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全民教育:影响21世纪世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来重视教育工作,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倡导的“基本教育”,到60年代提出的“终身教育”,再到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全民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致力于推动并保障人们的基本受教育权,并通过教育促进个体、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全方面发展。尤其是全民教育,已成为21世纪影响世界发展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

    事实上,全民教育的梦想早在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人人共有的“基本教育”》倡议书中就已初现端倪。但由于冷战等各种原因,这一梦想始终未能实现。直至1990年3月,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在泰国宗滴恩召开,来自155个国家和150个政府间及非政府组织讨论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及其指南《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全民教育才被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教育专家所接受。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塞内加尔召开“世界教育论坛”并通过了《达喀尔行动纲领》,进一步明确了全民教育发展六大目标。此后,全民教育几乎每年发布一份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及时跟进全民教育六大目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情况及面临的关键问题。

    2014年1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13年至2014年度最新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教与学:努力实现全民优质教育》。报告称,2015年前,很多国家无法完成全民教育六大目标,我们正面临着全球性学习危机,共有2.5亿儿童未能达成基本的教育目标,各国政府每年浪费高达1290亿美元用于低质量的教育,贫困国家中25%的年轻人无法完整阅读一句话,改善全球教育质量迫在眉睫。“质量”也因此将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2015后教育”(Post 2015 Education)中不可回避的关键词。

    优先行动:教育质量至为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这场全民教育全球运动引起了联合国对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2012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启动为期5年的教育优先行动计划,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将教育视为优先领域,并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让所有孩子都有学上;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全球公民意识。这再次印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当前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判断,即教育质量至为关键。 

    其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开始探索并尝试回答这一问题。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著名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启动了“学习指标专项任务”。2013年2月,该项目发布了第一份研究报告《向普及学习迈进——每个孩子应该学什么》,提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达成七大学习目标,包括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并分别建构了学前、小学和初中各个阶段学生应该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

    为提升全球教育质量,报告呼吁:国际社会亟须转换教育范式,不仅关注入学机会,更需关注学习过程;所有儿童与青年都应在七大学习领域有所发展;各国采用六大测量指标进行全球跟踪监测;各国加强评估系统建设以改进教育质量;应特别关注教育公平,特别是国家内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所有测量结果均为公共财产,面向公众免费公开;社会各界都应采取行动保护儿童与青年的学习权利。报告事实上已经开始尝试搭建2015后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国际教育发展框架。

    中国角色:从谨慎观望到深度参与

    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着悠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国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中国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正在逐步实现从谨慎观望者到全面学习者,再到深度参与者的角色转变。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这表明中国已经做好了角色转换的准备。

    第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第一个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持了长期、天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中国学术界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量引进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出版物,中国教育工作者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熟悉和友好程度将为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担任重要职位。2005年,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首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2010年,中国候选人唐虔被任命为助理总干事;2013年,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作为大会唯一候选人正式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0多年来,中国代表首次当选大会“掌门人”。

    第四,中国教育经验与问题值得世界分享。中国政府特别将“提高质量”放到了2010年至2020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任务的地位,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治理理念不谋而合。此外,上海连续两次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取得骄人成绩,这恰恰说明中国有值得世界学习的经验。因此,中国有必要也很有可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31日至4月1日访问欧盟总部。作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伙伴,欧盟教育,特别是其技能型人才培养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关注——

       欧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领跑者”

    ■乔鹤

    欧盟现有28个成员国,人口逾5亿,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每个成员国都制定自己的教育政策,因此,欧盟委员会在教育领域的工作主要通过发起和协调欧盟国家间的教育合作项目达到推动欧盟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

    欧洲通行证:使能力和技能获得更广泛认可

    为促进人们在自己国家和其他欧盟国家顺利就业,针对他们的技能和从业资格欧盟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即欧洲通行证,并在欧盟范围内普遍适用。这些标准包括课程简历、语言护照、国外学习经历、资格证书补充文件、学历证书补充文件和技能护照等。欧洲通行证将使雇主更容易了解从其他欧盟成员国来的求职者的资历和能力,还可以帮助从事教育、培训和辅导的工作者对他人提出更合适的学习方向和求学国家建议。

    同时,为配合欧洲通行证,2008年,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正式发布《关于建立欧洲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的建议》,该资格框架强调学习结果而非学习时限,并在此基础上将学习结果分为“知识”、“技能”和“能力”3个维度,从而形成一套含有8级定性描述指标的共同和中立参照系。

    其实,早在2002年,欧盟发布的《哥本哈根宣言》,就旨在形成欧洲共同的原则和工具,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机制变革。目前,已有33个国家(包括所有欧盟成员国)签署《哥本哈根宣言》,其内容不仅包括欧洲通行证和欧洲资格框架,还包括欧洲学分互认体系以及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参照框架,目标在于实现终身学习和跨国流动。

    地平线2020:推动欧盟产学研建立伙伴关系

    2011年,欧盟公布了“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该规划囊括了欧盟层面的所有重大科研项目,强调实现欧盟的智能型、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增长,提出就业率、科研投入、气候变化、高等教育和减贫等5项量化指标,并启动“创新联盟计划”、“青年人在行动计划”以及“欧洲减贫计划”等7项发展计划,用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增强竞争力。

    在“地平线2020”中,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是欧盟科技创新的依托单位,它集成了欧洲部分最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科研中心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了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的实体联盟。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8年,其成立之初旨在推动欧盟产学研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创新活动,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终极目标是促进欧盟成员国的自身能力发展,为未来培养卓越的创业型人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