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教育放权改革路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学权

    1.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检测代命题。

    2.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竞赛。

    3.义务教育阶段优秀学科组与个人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

    4.义务教育阶段优秀毕业班教师、学科评选。

    5.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新秀评选。

    6.学科教学论文评比。

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本报评论员

    几年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构建的“小政府、大社会”为行政机构改革提供了示范。今天,他们的教育放权改革又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顺德教育放权改革两年多来,教育生态发生大变化:校长们感觉手中有了真实的办学自主权,教师们有了一种不被束缚的感觉,学生们在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能得到认可,家长们普遍觉得有了知情权和话语权,对教育的态度从抱怨到支持。这种顺乎民心的改革,实实在在地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部署,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顺德先行先试,先行探路,为走出一条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路径,做了有益探索。

    顺德的探索告诉我们,教育治理体系改革要与区域社会管理改革同步推进。顺德区政府力推社会管理改革,教育放权得其天时与地利,方能畅行无阻。否则,单靠教育部门单兵独进,则如逆水行舟,困难重重。

    顺德的探索告诉我们,教育治理体系改革要求管理者观念先行。从管理到治理,不只是名称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改变。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放下身段,从用权管卡到放权服务,从闭门拍板到基层调研,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这些转变,对管理者来说无疑是能力的一种考验。

    顺德的探索告诉我们,教育治理体系改革要打好组合拳。简政与放权密切相关,简政之后的放权才会更彻底。放权之后还要有一套运行有效、多方监管的机制跟进,这样的放权才会放而不乱。

    顺德的探索告诉我们,教育治理体系改革要激发学校活力。确切地说,教育放权的根本是还权于学校,使学校拥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放权的目的,也是为了激发学校的活力、潜力和动力。

    顺德的探索告诉我们,教育治理体系改革要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教育改革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牵涉到每一个家庭。教育如果闭门搞改革,社会不知情,难免会有阻力。敞开大门,主动邀请家长和社会力量参与到改革的进程中来,改革就会拥有更多支持者,阻力就会成为动力。

    顺德的探索还告诉我们,有了改革的勇气、决心、思路和行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任重,但道不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