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再超越 一路辉煌一路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多元投资、开放共享”的原则,通过财政支持、学校自筹、企业投入,引入现代企业生产技术标准,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期内,投资12587万元建设了31891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大楼;投入资金4694.2万元,建设了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等16个校内综合实训中心和162个实训室,可同时满足4500人的实训要求。学校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将4个博士工作室、18个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校中厂”、技能鉴定站等与实训中心有机融合,建成了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技能鉴定、技能培训、生产加工于一体的“东营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设备利用率达到83%。

    大学生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学校多年探索大学生创业孵化工作,建设了高标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学生创意项目提供创业策划、开业指导、运营设计、证照办理、小额贷款申请等“一条龙”服务。建立起政府、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共同运营的大学生创业孵化管理机制,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和风投资金,共有120个大学生创新创意项目进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进行孵化,成立了创业学院,设立创业实验班和大学生创业集市,创办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孵化网”,构建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连续四届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其中王海亮、董传盟被评为第一、二届“山东大学生十佳创业之星”。2011级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李肖肖研制的自助洗车机设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创办的森澜机电设备公司,实现了年营业额100万元。因此,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学校秉持“教育让每一个人拥有自信”的理念,以骨干校建设为统领,带动各项事业大发展,走出了一条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发展之路。201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8.62%,年底就业率达99.11%,比骨干校建设初期分别高出0.71和1.38个百分点;毕业半年后月平均收入2887元,比骨干校建设初增长了56.1%;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91.67%,就业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95%,比骨干校建设初增长6个百分点;近三年招生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办学声誉迅速提升。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东营市绩效考核“A级单位”,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等市级以上表彰奖励662项,并被新华网等媒体评为“2013中国最具影响力职业院校”之一。

    十三年的建设发展,三年的“弯道超车”,如今的东营职业学院,办学优势日渐明显,办学特色日益突出,办学业绩得到社会公认,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职业教育航母,充分展现了在全国一流高等职业院校飞跃发展道路上的昂扬姿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建设,激发出她潜在的生机与活力,在鲜花和掌声中,学校牢记着时代的重托和历史使命,击水中流,擎旗潮头,为了高职教育的光荣与梦想,奋力前行!   (张荣花 戚万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