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少儿性侵害亟待构建警戒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檀传宝

    林甲针写作的两本预防中小学生遭受性侵害的读本面世了,这两本书的面世正当其时。细读这两本书,我愿意与读者分享以下两点思考。

    首先,预防性侵害是当前社会建设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去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之所以需要中央四部委联合发文,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青少年性侵害的恶性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预防性侵害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少年儿童的防性侵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与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涉及教育、管理以及应对处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全方位多方面做好工作。而预防青少年遭受性侵害工作最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之一,当然是要让防性侵教育真正“进课堂”,让孩子从小学会保护自己!在这个意义上说,该书是应运而生。而其立足儿童生活实际、生动活泼介绍预防性侵害“金点子”的叙事特征也必将使这两本书能够鹤立鸡群,区别于一般追风读物。

    其次,预防少年儿童性侵害的教育需要采取多学科视角和综合学习的方式。

    我一直以为性教育是一个综合学习的领域。一些性教育之所以成效不彰,原因之一是将性教育等同于性生理、性心理教育等内容。由于性行为还涉及文化、道德、法律等多个社会性维度,只做生理、心理知识的教学,其结果必然是让性教育失之偏狭,甚至有时还显得貌似进步、实则格调不高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此外,性教育也和一般教育一样面临着坚守底线和高扬理想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由于偏狭的课程设计常常不太考虑理想、积极人生的层面,性教育似乎就仅仅等同于预防那些突破底线的伤害。该书虽然立足于心理辅导,尤其是团体辅导,但是该书的写作也有效考虑到了心理以外的社会、法律、道德因素,性侵害的底线预防也与积极心理建设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追求特别难能可贵。有心的读者不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综合学习上更有创新创造。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学术委员会理事长)

    《构建儿童“性”防线——小学生防性侵教育读本》林甲针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构建青春“性”防线——中学生防性侵教育读本》林甲针等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