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五大优先”推动教育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德州出台《关于促进全市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见》,着眼于破解全市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对教育工作统筹谋篇布局,明确提出“五大项20条”举措,全面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近日,山东省德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全市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见》。这一意见突破常规,着眼于破解全市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对教育工作统筹谋篇布局,明确提出“五大项20条”举措,全面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德州市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五大项”包括:优先改善办学条件、优先推进教育改革试验、优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创优教育发展环境等内容,并细分为20个子项,逐项细化落实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举措,操作性强、含金量高。

    “为摸清全市教育工作底数,找准工作着力点,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从2012年10月起,德州市教育局会同市委政研室和市政府研究室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到13个县市区开展调研,与十几个市直相关部门座谈沟通,并赴山东潍坊、甘肃会宁等地考察学习,形成了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调研报告。”德州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介绍,经过近两年的专题研讨、征求意见、反复论证,这个意见于近日出台。

    “‘五个优先’的布局,抓住了要害,分量很重;20项具体措施,每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明确的具体要求。”张书鹏介绍,在“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一条中,规定市、县财政部门按照教育优先发展要求,建立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到2015年,全市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2%以上,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经费、县(市、区)财政每年要列支不少于5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实施名师、名校(园)长建设工程。同时,各级建立教育经费使用监测、评估和奖惩制度,各级政府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专题报告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确保教育经费到位。

    德州市要求“建立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机制,每年不少于2次,重点研究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每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要有教育项目”,强调“全面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意识,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强化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评价机制”。

    德州出台的这一意见还特别重视“优先推进教育改革试验”。“比如大力加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市级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统筹协调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融合,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张书鹏介绍。

    此外,德州还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探索建立校长职级制管理政策体系,新任校长不再套用行政级别,而是推行与职级认定和办学业绩相适应的中小学校长职级工资制度和优秀校长延期退职制度。同时,加快推进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以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为重点,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这些改革举措,将有效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德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炳军表示。

    □改革者说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助力幸福德州建设

中共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翠云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市教育工作实现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德州被评为全国首个师德建设示范基地,获批全省唯一的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展了教育工作“大调研、大摸底、找差距”活动,按照“领导优先抓、人才优先配、资金优先投、服务优先送”的原则,制定出台了《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见》,围绕优先改善办学条件、优先推进教育改革试验、优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创优教育发展环境五个方面,细化了20项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措施。我们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推进教育工作大突破、大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