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线,让湖南职教精彩无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省教育部门领导说,湖南职业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还将在未来几年得到井喷式的展现: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MOOC将实现学生的跨校选课,学分银行将实现湖南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基于“可信门户、安全空间、法保资源、诚信服务”的湘教云将成为全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汇聚平台……

    一幅幅湖南职业教育的美丽画卷在笔者眼前展前,我们为湖南的敢为人先而敬佩,为湖南职业教育的美好未来而欢欣。(湘伟)

     王键:发展职教的捷径在这里

    久闻王键的大名,知道他是湖南职教信息化的推手。当我到湖南时,他却去了山东,看来,无缘千里相会了。

    离开长沙的那天早晨,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友人来电说,王键乘最早的“飞的”正往回赶呢,而且下飞机后直奔火车站,要与我会面。

    我们的会面是在火车站附近的一间茶室。

    见面没有客套和寒暄,直奔主题。

    他讲到了省内“四化两型”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讲到了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示范区,讲到了中部崛起,所有这些铺垫都是为了证实一句话:这些都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很大。

    湖南是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在他看来,教育信息化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捷径。

    与发达省份相比,湖南职教信息化的投入总量不大。王键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搞硬件投入,硬件设施设备几年一个更新,砸多少钱也是“白砸”,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放到软件建设上,用在购买服务上。

    所以,湖南职教信息化建设一开始就采取“借鸡生蛋”的办法,由企业投资建设平台,职业院校按照需求购买服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王键说,他们以这种方式建设了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的院校机构平台群——湖南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院校支付租赁费,购买平台使用权,这样算下来,硬件投入节省了80%以上。

    王键始终坚持的一个观点:信息化只有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才有活力和生命力。

    因为这个坚持,湖南职教信息化建设一开始就直奔课堂,直奔课程,并且要与企业对接。

    对网络课堂,王键不赞赏单靠名师唱主角的做法,他强调人人参与的草根课程。他说,“单靠名师,很可能演化为公开课的单一模式,但职教有职教的特点,课程种类繁多,信息化课程应该多元。”

    正是这些形态不一,五彩缤纷的课程和课堂,构成了湖南职教信息化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王键一直关注信息化前沿的进展,比如慕课,他不仅仅是关注,而且借助行政力量,借助职教新干线这个平台,在省内职业院校大面积推进,将4000门网络课程转换为MOOC课程。

    他认为,职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慕课应该走大众化的道路,教学资源应大众化。慕课开发的重点,要放在提高学习者职业能力上。同时,要边建边用。

    在他的鼓励下,湖南开发出不少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比如湘绣,已经成为省内的品牌课程,湘绣大师刘爱云、湘菜大师许菊云、焊工大师杨卫东等十余名技能大师的技艺视频,免费提供给全国职业院校师生学习,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独特技能保护和职业院校技能教学发挥了良好作用。

    眼下,王键的视野从院校转为社会,关注农民培训、企业员工培训和社区培训,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让职业院校开发出网络课程,服务社会。“这才是职教极重要的功能。”王键说。(华阳)

    信息化改变了教育教学生态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显示——

    信息化不仅提升了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明显,而且教学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师生间不再隔离、教学实现无处不在、管理消除了边界。

    湖南职教信息化惠及287所职业院校和82.3万名师生。目前,全省空间上传文章2797万篇、浏览达4.97亿人次,发布教学视频185万个、浏览量2988万次。

    湖南化工职院教学督导团随机听课评课,优秀课比率由2012年11.5%提高到2013年的36.6%;2013年湖南高职学生就业率93.06%,项目组单位平均达到了96.7%。

     湖南职教信息化的创新点是什么

    建立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机制。立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由“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由“专家建设”向“人人建设”转变;基于教学和管理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使用由“个别应用”向“综合运用”转变;全面激发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活力、转变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式、提升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水平。

    创建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搭建互联互通的网络学习云平台,建立全员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机制,发挥和调动师生个人特长及能动性,实现教学资源由专家承建向人人建设、人人使用模式转变。

    开创了多元、自主、泛在的职业教育新形态。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活动,使课程变活、课堂变大、教者扩充、时空延伸,现实教学与虚拟教学巧妙融合、学校教师与现场专家有效衔接、教室与车间有机对接,使教学由传统单一型、平面式变为立体型、全景式,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和跨时空互动,教学评价多元、动态,学生学习自主探究,实现信息技术个别应用向融合创新转变。

    形成了职业教育管理服务人本化的新方式。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开展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教师培训考核,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学生等管理和后勤、就业、职业培训、技术推广服务,拓展管理服务时空维度,实现信息公开、过程透明和精细化,促进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转变。

    信息化建设有什么特色

    搭建平台。引入企业基于Web2.0和云计算等技术开发的、以网络交互学习为重点、采用框架式结构和服务器集群建设的网络学习空间,率先建设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建成以“职教新干线”为引领的职业院校机构平台287个,其中高职院校机构平台68个、中职学校机构平台214个,实现高职院校全覆盖,中职学校覆盖率达45%,网络学习空间82.3万个,其中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空间4.4万个,管理人员空间2.1万个,学生空间75.8个,搭建起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支撑体系。

    示范引领。建设了湘绣、湘菜、湘瓷、湘剧等26个空间特色技艺教学资源。依托示范性职业院校特色专业,为武陵山片区农村中职学校量身定做了10个专业“专递课程”空间教学资源,37所中职学校受惠;依托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等,建设了80个“名师课堂”空间教学资源;立足于产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遴选10所高职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了20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空间教学资源;立足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校建设了“工美博物馆”、“铁路时空”、“心灵有约”等15个素质教育主题空间。

    人人建设。制定了网络学习空间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空间建设操作指南和优秀空间评选标准等,规范空间建设应用要求,指导师生空间建设。编写空间建设培训教材及案例集锦,组织4万余名专任教师建设在线空间课程,初步完成涉及中高职220个专业的3850门课程教学资源,上传文章2693万篇,发布教学视频169万个,开展空间教学;组织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建设在线管理空间,开展管理服务;组织76万余名学生建设学习空间,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职教信息化改变了什么

    课堂教学形式改变。“3G”实景课堂教学,邀请大中型企业一线技术专家通过空间远程参与现场教学,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同上一堂课,实现教室与车间连接,知识传授与现场操作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以群组研讨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改变了封闭式传统教学,实现“人人为我师,我为人人师”的空间教学;同步课堂实现了职业院校学生跨区域、跨学校、跨专业同上一堂课,共享专家和名师的优质教学成果。

    课堂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探索出S-ISAL、“一站式”、“闯关式翻转课堂”、“挑战式”、“教-学-做-养”四位一体等等教学法,这些富有特色的空间教学法,促进师生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利用空间自助学习和互助学习,教师利用空间指导、答疑、批改作业,延伸了课堂时空,资源建设“人人建设、人人共享”,教师无处不在,学生随时能学。职业培训在线课程,充分利用空间、微信和微博等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指导和信息交流,方便社会人员业余时间在职学习。

    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的新途径

    改变了项目评估评审方式。从2010年开始,湖南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全部用空间进行管理,相关遴选、评审和验收等全过程专家均采取网上“背靠背”的方式进行。

    改变了项目管理方式。中职专业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和高职专业教师新技术培训,通过空间跟踪培训基地组织实施和培训学员学习等情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