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第三小学:一起做事 深度参与 共同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截至目前,研修站共开展各类活动39次,参与研修近2000人次,研修成果4000余册。研修站还开展了有深度、有专题、有计划、有任务的校本教研活动。比如青年教师的“雏燕飞”展示课,面向全体教师的“组内研究课”和骨干教师“眼中有学生”主题展示课,各具形态的“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今年,雄安校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关村三小雄安校区创新成果奖”评选,通过“网上申报—专家评审—项目答辩”等方式,激励教师的教学创新行动。

    一方教育的生长,最受益的自然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一发不可收拾”。雄安校区教师马亚莉在参加语文项目学习时,一直为学生不会写诗而发愁。但是在总校教师李喜源的带领下,学生从大量阅读出发,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学习成果,在“走近鲁迅”单元中,学生成妍希写道:“笑坐桌前共进餐,谈论鼻扁同胜欢。碰壁暗里击社会,壁硬屋黑挫折难。” 如今在马亚莉看来,学生成为“小诗人”是顺理成章的事。

    许多与马亚莉一样的雄安教师发现,孩子们变了,变得更有活力,更具主动性,更有创造力……雄安校区教师郭彩兰说,“仔细想想不是孩子变了,而是我们教师变了”。

    是的,“教师变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新时代教师成长研修工作站”已探寻出一条辐射全体教师、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教师研修机制。研修站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已成为有结构、有体系的教师研修课程,并且还在不断生长。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