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十个坚持”是面向未来的精神支柱

    徐蓉

    《决议》提出的“十个坚持”,是对我们党长期奋斗积累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概括。一要以党史观认识其内容框架。正确的党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总结党的历史、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要从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进程中,为理解“十个坚持”寻找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二要以实践观发现其生成逻辑。“十个坚持”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性实践的深刻总结。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和探索中,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积累了强大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这种实践,既从历史中走来,又面向未来展开,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而且有助于我们考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十个坚持”的科学内涵。三要以发展观把握其未来指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之路,是一条从艰难困苦中走向成功的道路。“十个坚持”既让我们看到丰富的历史经验,又为我们储备了走向未来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更加自信地走好发展之路的精神支柱。

    (作者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深刻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

    曹萍

    《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文明是表征人类进步状态的范畴,也是划分社会历史发展的范畴。资本主义文明超越了以往的文明,但它并不是人类文明的“终点”,必然会被共产主义文明所代替。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正是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华文明才重获新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不断积累着丰富的、生动的文明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新形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它由“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树起一座丰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亮眼的文明成果,开拓了从自发到自觉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境界。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为各国文明交往开辟了新的道路。

    (作者系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顾红亮

    《决议》强调,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面向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性任务,充分体现了后继有人对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前瞻性意义。一是要聚天下英才而爱之,爱护引领未来的接班人。在百年党史中,后继有人概念有深刻内涵,关键含义在于爱护和培养一批批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面向未来,抓好后继有人,要有新思路新办法,要爱护好、发挥好干部、党员和人才三股重要力量。要关心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的成长,要关心先进青年党员的成长,要关心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的成长。二是要聚天下英才而育之,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抓好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激励人。三是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世界高水平人才高地,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和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建立基于信任的人才使用机制,为各行各业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要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契机,积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打好人才基础。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推动全会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全面推进全会精神“三进”

    靳诺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高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头等大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新的历史决议精神。

    要全面体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决议》的重大意义。全会在建党百年的关键历史节点,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的特殊历史时刻,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总结重大历史经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必将有力指引我们更好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要全面融入《决议》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要全面体现《决议》七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一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三是把握“十个明确”,深入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四是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五是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在13个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要密切关注《决议》中的创新性论断,特别突出《决议》中的关键性论断。

    要全面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决议》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一是要聚焦明理明道,在深化和升华上下功夫;二是要聚焦入脑入心,在专题化和精准化上下功夫;三是要聚焦融会贯通,在生动化和形象化上下功夫;四是要聚焦落地落实,在教师和教材上下功夫。

    (作者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评议组学科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逄锦聚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首先,要认真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发展的理论,要坚持学原著,在真信、真学、真用上下功夫;要站在人民立场上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以科学的态度学,重点是学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观点;要理论联系实际学,重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要在学深学透的基础上,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哲学基础、科学体系、原创性贡献、历史地位、世界意义等进行深入的学理性阐释。要揭示其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又结合时代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实现了新的飞跃。再其次,要跟踪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学。要跟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把握世界变局和时代脉搏,联系实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学。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一是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优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二是要做好全会精神“三进”工作,以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三是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四是建设好教师队伍。

    (作者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开大学教授)

    依托学科专业推进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

    黄蓉生

    对于高校系统、思政战线而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立足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切实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  

    在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全会精神成果上下功夫。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教师是关键。明道、信道和传道,前提是要“知道”。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先学一步,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提升自身理论水平,讲透彻、讲清楚全会精神,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者,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在讲透彻、讲清楚全会精神成果上花力气。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做到讲透彻、讲清楚,努力把全会精神成果的内容体系有效转化为课堂讲授的学理体系,再由学理体系有效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认知认同体系,进而上升转化为理论信仰体系。要创新运用四种途径,即专题式与渗透式结合、党的创新理论与党史学习教育整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思政课规定教材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