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千秋伟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号召,赋予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重大任务。上海教育系统在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育才、聚才、用才“三管齐下”,着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一、抓识才育才,创新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一是探索拔尖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路径。建设基础教育阶段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平台,试点推行弹性学制,通过中考保留自招批次等通道,实施特才特招。二是改革基础前沿领域人才培养机制。把博硕研究生增量招生计划向基础前沿学科倾斜,加强推免与培养。三是建立紧缺人才培养快速反应机制。以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为契机,用好目录外应用型本科专业省级统筹权,产教协同培养适应“四新经济”和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

    二、抓引才聚才,加快打造区域高水平人才高地。引育并举、存量增量并重,发挥教育系统“人才蓄水池”独特作用。一是构建人才引进识别评估平台。面向各行业提供引才潜力、科研能力等精准评估,两年累计开展4万余人次评估服务。二是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实施人才高峰工程、青年英才揽蓄工程,引进集聚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三是健全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针对学科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双师型”人才和青年人才分类实施专项支持培养计划。目前,上海高校已集聚一支由115名两院院士领衔、2.5万名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人才队伍,每年获国家科技三大奖数占全国高校10%以上、全市近80%,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引领优势彰显。

    三、抓留才用才,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充分信任、善待人才,做好人才服务。一是推行高校综合预算管理。在一所地方高校整体试点并取得成效基础上,逐步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地方高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二级学院,全面下放经费自主等统筹权。二是深化用人机制改革。针对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推行不定行政级别、不定编制、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政策;对地方高校编制内5%优秀人才不受绩效总额限制,赋予人才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三是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推行高校与国有房企共建教育人才公寓、专项支持高校整体包租上海公租房。有序增加公办学校国际部学位,明确国内高层次人才就读基础教育各学段学校的标准,提供人才优质就医服务。

    上海将在教育部领导指导下,着力培养、引进和用好优秀人才,为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关键支撑。

对标共同富裕 办好浙江教育

浙江省教育

    教育是建设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也是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内容。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办好高质量的浙江教育

    一、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全力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浙江模式”,因地制宜实行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模式,全省教共体结对学校3685家,覆盖全部乡村学校和80%城镇公办学校。全省域实施优秀校长教师交流制度,2021年交流轮岗校长教师1.5万名,其中超过17%为一级职称及以上骨干教师。定向培养山区紧缺教师,连续10年为山区26县培养教师2300多名。推行“互联网+教育”,建设“教育大脑”,集成优质数字资源721万条,创建名师网络工作室733个。启动“百名科学家进中小学课堂”活动,计划邀请施一公、陈薇等名人名家进校园课堂,通过视频宣讲,把德育工作做到每个孩子心坎里。

    二、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行长学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2021年招生人数超过中职招生总数的25%。改革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首批选择30个就读学生多、适合长学制培养专业开展课程标准建设。实施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行动,针对浙江是人口流入大省,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水平人群的实际需求,实行全民普惠性继续教育,加快提高“新浙江人”的学历水平和职业素养。2021年全省职业院校为企业职工、务工青年、转产农民提供各类培训159万人次。

    三、着力打造高等教育强省。积极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学”建设新模式,整合省内外高层次人才,聚焦优势特色学科,推进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加快打破优质高教资源布局不平衡格局。调动社会力量办高水平大学,利用浙江充裕的社会资本和企业家情怀,打造西湖大学等具有浙江辨识度、国内影响力的高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纽带,创新体制机制招引全球英才,构建“10+25+50+180”的梯次重点学科体系,为浙江“加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作出教育贡献。打造一支一流思政队伍,建强辅导员力量,培育一批思政“网红大家”,筑牢高校党建新高地。

    下一步,浙江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坚定走好共同富裕教育先行之路,进一步擦亮“浙里优学”名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

    安徽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教育部部署,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强化政治引领,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大格局。一是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摆在首位。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等多份文件,将教师工作纳入省委综合考核、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市县两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省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教师工作,健全省党政领导联系高校制度,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学校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调研教育工作,看望慰问教师。二是把教师思政工作紧抓在手。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抓好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建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分类管理和问责制度,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把夯实基层党建根基落到实处。实施高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院(系)党组织作用发挥工程,实现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覆盖、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持续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

    二、完善制度机制,实现师德师风管理长效化。一是加强师德教育。坚持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修订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坚持师德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着力破“五唯”。二是严格资格准入。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对有犯罪记录的实行行业禁入。严格规范教师资格的丧失和撤销工作。加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和资格准入考核。三是开展专项治理。印发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开展师德师风、中小学有偿补课等问题专项整治。建设舆情快速反应处置平台,开展明查暗访,查处通报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

    三、夯实保障基础,营造社会尊师重教好氛围。一是坚持待遇保障优先。建立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奖励补贴同步考核、核算、发放的长效联动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与待遇优先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挂钩机制,开展专项督查,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指导高校创新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二是统筹配置教师资源。做实“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开展“转事权、放人权、给财权”三权统一改革试点。统筹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落实市县和学校用人自主权。印发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计划。三是完善褒扬激励机制。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举办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编印师德优秀典型事迹学习读本,与安徽省电视台联办介绍优秀教师节目。印发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清单,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教师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保障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教育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重要要求,坚持以法为纲、以法为本、以法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保障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以法为纲,树牢正确育人方向。围绕宪法抓普法,认真贯彻国家“八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学党史普法治”“法治进校园”等活动,全省近90%的学生成为“宪法卫士”。立足课堂抓教育,针对不同学段分别开设法治知识课程,做到计划、课时、师资、教材“四落实”;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近50%的本科高校开设法学本科专业。创设载体抓落地,构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融合,校地、校院、校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全省高校法学院100%与法院、检察院、律所等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各地市100%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中小学校100%配备法治或综治副校长。

    二、以法为本,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坚持依法治教,制定实施《福建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的分工方案》,推动各级教育部门健全执法机构、充实执法力量、严格执法程序。坚持依法治校,编制高校、中学、小学权力清单,明确界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公办、民办高校章程修订规程和民办高职院校决策机构备案办法等,建立高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依法督政,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省、市、县、乡逐级督政体系,通过教育督导保障教师待遇、促进“双减”落地、破解热点难点问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