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放学的铃声响起,学生们从校园里鱼贯而出,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愉快、轻松的笑容。上千人的学校,却看不到一个背书包的学生。这是记者日前在山西省和顺县北关示范小学看到的一幕。

    “落实‘双减’后,孩子们不再背书包,把他们从负重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回归教育本源,让孩子们拥有健康成长的环境,成为和顺教育新常态。”北关示范小学校长曹育敏说。

    现在,和顺的学校不仅面貌焕然一新,教育功能设备更是一应俱全,音、体、美、创客等社团及乡村少年宫,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元、丰富的成长空间。学生快乐、家长满意、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生态已然形成,党管教育,总揽全局,高起点、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在山区小县逐步形成。

    坚持党管教育,持续发力改变教育生态

    和顺县始终坚持党管教育,就是要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党抓教育,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保证,才能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和顺县虽然经济实力不雄厚,但教育却可圈可点,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而“双减”的难题看似出在教育上,实则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在山西这个仅有12万多人口的小县,教育曾经也经历过困难时期。十几年前教育的主要问题还不是“双减”,而是大量学生流失外地、家长的焦虑和对教育质量的质疑,和顺教育走到了最低谷,这与教育生态失衡有直接关系。

    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10年前,和顺县委就提出:振兴和顺必先振兴教育教育是最大的民心工程,要让老百姓和社会对和顺教育有信心。县委、县政府从教育强县、科教兴县的高度出发,针对全县教育存在的问题,列出责任清单,找到突破口,全方位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和顺教育攻坚战从此拉开序幕。

    和顺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深化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每年将教育大事在全县“两会”和经济工作会上安排部署。把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组织上得到了保障落实。

    和顺县坚持把有限的财力向教育倾斜,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彻底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困扰。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由2010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99亿元,年均增长7%,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国家规定的4%超出了1.23个百分点。

    2011年,和顺县免除高中、职中学生学费,由县财政投资1500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普通高中生均经费达到3000元。校长们不再为捉襟见肘的经费发愁,可以沉下心来抓管理、抓质量。

    “十三五”以来,为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提高学生营养餐补助等,和顺县财政累计投入8030万元,受补助学生达4000多人,政府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了每一个学生。

    10年时间,和顺县精准施策补短板,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薄弱校改造,学校基础建设投资达5亿元,办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顺县规划建设优先安排,资金投入优先保证,政策环境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了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真抓实干的魄力和决心。

    党管教育,和顺县政府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主体责任落实有力,坚持不懈抓投入,集中全县财力办教育教育经费只增不减,对于一个山区小县来说,难能可贵。

    党管教育,和顺县委旗帜鲜明,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管出了山区小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管出了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管出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对党的信赖。

    “良好的教育生态,影响了社会生态的改变。”和顺一中校长韩首魁说。

    坚持党建统领,用“双减”撬动教育改革新课题

    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顺县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纵向统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职教育等全面发展,横向关注教师、家长理念提升以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成长。

    2018年,和顺县委决定成立教育工委,全县中小学成立33个党(总)支部,学校以党建领航,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县委明确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确保党组织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提高学校治理水平,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2021年,“双减”政策开始实施,再难也要把学生负担减下来,这是一场教育攻坚战,事关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面对这项系统工程,和顺县高标准、严要求,不走过场,坚持政府主导,相关部门联动,协同配合。学校党组织在“双减”工作实施中发挥核心作用,各学校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537名教师党员全员参与,以党建推动“双减”工作,重塑教育生态。

    在和顺县城的大街小巷,看不到满天飞的培训广告,过去少有,现在没有。县政府建立“双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措施,从严治理,定期研究“双减”工作出现的问题,县内10多个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注销,保留了15所艺术、体育类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其收费纳入银行监管序列。

    和顺县成立校外培训机构督查室,随机派出、明访暗查,发现学生在校外补课,首先问责学生所在学校,明令禁止教师参与社会培训机构,禁止教师在校外给学生补课,让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

    学生不带书包出校门,作业在学校完成,过去很难办到。这是一项有难度的改革,相关方案经过多次研究、征求多方面意见才出台。

    实验小学校长刘惠军说:“小学、初中作业不再由任课教师布置,由年级备课组集体设置,根据班级学情分级统一布置,控制总量。同时,学校改革学生质量评价办法,实行综合素质考评,加大了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劳动实践、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权重。”

    各个学校首先对家长全员培训,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邀请家长当测评员,参与质量评价;让家长参观学生作业展示、学习质量成果展示,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号告知孩子在学校活动情况,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延时服务活动,缓解了家长焦虑,吃了定心丸。

    一位家长说:“过去强制孩子学习再学习,生怕孩子比别人差,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强加了很多压力,以为这就是爱孩子。现在知道,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学习成绩重要,身心不健康,价值观扭曲了,学习好有什么用?我终于明白了学校的良苦用心。”

    教师的负担减不下来,学生的负担就难减下来。减负,也要减教师的负担。和顺县列出教师减负清单,建立长效减负机制,启动中小学教师减负系列行动。实行弹性工作制,让教师解除压力,释放活力。将减负与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结合,突出师德第一标准,与“双减”同步进行。

    “过去,各种检查、会议、报表资料、考核评价给教师增加了很多负担。现在减少了这些事务,就没了压力,教师有了职业幸福感,可以沉下心来深耕课堂,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减’扭转了过去想解决但难解决的事。”小学教师张静竹深有感触地说。

    减负不减质量,让“双减”变得常态化、制度化,需要坚持不懈地巩固提高,更加需要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

    “加强中小学党建,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得到更好落实的保障。这次学校党组织在‘双减’工作中先锋队的作用充分发挥,以党建强化和引领学校管理,充分显示出学校党组织的责任和担当。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对学生评价机制和教师评价机制的重建、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教育思想的转变等一系列变革需要深入研究,重点解决这些问题,仍然离不开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和顺县教科局局长周武生说。

    坚持机制创新,激发师资队伍建设新活力

    和顺县作为山西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在教育体制机制上先行探索实践“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形成了以“党建统领、专家治校、归口管理、简政放权”为特征的校长职级制改革“和顺方案”和以“编制总量控制、合理调配岗位、聘任竞争上岗”为特征的教师“县管校聘”和顺模式,破解了阻滞教育发展的羁绊障碍,推进了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县管校聘”改革的核心是“学校人”成为“系统人”,全县1438名中小学教师全部参与双向竞聘,优化岗位管理,破解了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不畅的难题,促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激发教育内生动力。

    全县56所学校、幼儿园全部纳入校长职级制改革,校(园)长实行职级薪酬制度。出台两大改革实施方案、11个配套文件、7项配套制度,简政放权,将学校人、事、财7项权力下移给校长,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供了政策保障。构建了党建统领、自主办学、校长职级竞聘治校新机制。

    近两年,和顺县财政投入教育改革专项经费1150万元,对教师优绩优酬、绩效奖励,使教师待遇得到普遍提高。

    和顺县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将具备管理资格的学校领导、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纳入校长人才管理库,形成管理队伍“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