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地理·辽宁大连甘井子区为教育现代化画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刚刚过完元旦,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委、区政府就召开了2022年教育工作专题会议。这是甘井子区委、区政府连续34年召开新年第一会共议教育。近年来,甘井子区将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教育品牌作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智创教学新模式

    甘井子区把推动校园数字化建设作为深化教改、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出发点在需求,落脚点在应用。甘井子区先后开展“互动课堂”“平板教学”“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衔接”等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首先是以管理为本,构建混合式教学研究体系。混合式教学是对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混合,既能够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为贯彻落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区域内各学校从未来教育管理及教学融合创新等方面,及时总结管理新模式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验,提炼有效策略,确保在实践中有效落实。

    以甘井子区华西小学为例,该校领导班子积极适应教育形势和需求,将智慧办学理念由“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智慧教育受益者”升级为“多元融通,智学慧行”,实现了“智慧教育1.0”到“智慧教育2.0”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成立了混合式教学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落实、教研组实践的纵向管理体系,确定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探究——语文习作(看图写话)指导课教学模式探究”的研究项目。以语文骨干教师为成员组建“慧心工作室”,聘请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和学科教研员加入研究团队,从理论和实践策略上引领提升,由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形成理论和技术“双翼并行”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体系。2021年华西小学获评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

    其次是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行为设计。甘井子区依托信息技术平台,聚焦学生主动学习,打造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模式。

    在课前,教师在泛在学习空间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在线上完成自学任务,与同学共享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通过泛在学习空间了解学生自学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在课中,教师通过泛在学习空间总结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引出本课教学内容。以“语文习作”项目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框架,并完成重点段落的写作。基于此,教师在泛在学习空间的教师知识库中建立习作资源,形成学校标准的习作资源库,并不断完善。

    授课结束后,教师再次登录泛在学习空间发布作业。提交作业前,学生无法看到其他同学的习作,有利于培养自主思考和建构能力。提交作业后,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评价,形成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形成了师生、亲子和家校之间的多元互动。与此同时,教师预习作业的布置,又使混合式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再次是以项目为纲,开设跨学科综合性主题课程。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甘井子区通过项目牵动引领,推动校园数字化应用模式创新。以金南路小学为例,该校以“STEAM”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细分领域,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通过“主题、探究、跨学科、情境”的学习形式,创新课程改革实践,构建科学、艺术、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主题校本课程,开展基于项目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教师将探究任务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学生自主完成,互动交流;课程结束后,学生将探究成果分享到网络学习空间,互相学习。线下,基于“双减”政策,学校广泛融合科技、艺术、德育、美育、劳动等,将课堂搬到户外,多元化的体验和实践打破了学科壁垒,拓宽了学习视野,丰富了文化底蕴,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快乐、收获成长。目前,综合性主题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深受师生、家长、社会的好评。

    此外,金南路小学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移动终端、互动大屏等开展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宪法教育课。学校借助附近的公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跨界融合,实施在“STEAM”教育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跨学科整合教学——综合性主题课程,尝试跨界助力跨学科,建构未来课程体系。

    建构研修新范式

    教学研修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甘井子区地域面积大、学校分布广,组织传统的集中性教研活动存在不足:一是针对性不强,二是参会教师将大量的时间都耗费在路上,耗时低效。

    2019年,甘井子区政府投入650万元建设了甘井子区远程教育教学视频互动系统,从而实现了区域中小学网络研修过程中对教研场所的视频画面、音频信息、文字信息、教研文件进行编解码综合处理,创生了实时高清视频流畅互动、共享白板、共享文件、实时文字交流等功能,实现了教研场所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形式的实时互动式教研模式。甘井子区教育局、区教师进修学校发挥全区“名师工作室”“研究共同体”的引领优势,突破空间局限,探索网络研修新路径,开展范围小、针对性强、多样态、多层次研修活动,着力加强以区域性网络研修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以联盟校网络交流促进区域联盟学校特色发展,以集团校网络集备促进教育集团办学品质提升,以名师名校网络课堂促进名校名师辐射引领作用释放和区域均衡发展,构建区域网络研修新模式。

    2021年,全区依托远程教育教学视频互动系统开展的区域性网络研修活动60余次,参与教师4万余人次,教育集团开展的网络研修活动达190次,参与教师2800余人次,实现网络研修方式覆盖100%学校、100%教师。

    2021年3月,甘井子区将一年一度的初中教学工作会议搬到网络上。在一周的时间里,甘井子区研训教师利用区远程教育教学视频互动系统,先后组织开展了区域内初三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优秀备课组的网络集体备课,并组织教师实时进行线上互动交流,面向区域同步直播集备后的课堂教学。这次网络教研活动,大大降低了教师参会的时间成本,实现了从以往只能初三学科教师现场参会到全体初中学科教师均可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区域大教研,观摩名校名师课堂,明晰中考备考思路,体现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网络研修在质与效上的巨大飞跃。这次网络研修受到国家信息化实验区专家组高度赞誉。

    甘井子区教育局依据实际,将区域中小学划分成为若干教育集团或特色联盟,依托远程教育教学视频互动系统自主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发挥名校引领作用,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集团、特色联盟依托远程教育教学视频互动系统,开设专门的网络集备室,设置网络研修课表,实现校区间网络集备全学科覆盖。2021年,教育集团、特色联盟开展网络研修850余次,参与教师12000余人次。

    比如,大连市第80中学教育集团钻石湾校区在“集团化”办学引领下,以信息技术为特色,适时有效推进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走出了一条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深度融合之路。大连市第80中学教育集团依托甘井子区远程教育教学视频互动系统,将网络研修在集团内常态化开展。该校通过一校四址的网络集体备课,让课堂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同一起跑线。如无法面对面集备,就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不能课与课碰撞,就采取线上课程共享、学科作业共享、优师课堂共享、检测试卷共享,让每一个孩子在所有的课堂都享受同样的优质资源。各个校区教师可通过信息大屏,全程观看授课直播和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与教研员和全区教师进行“线上”集中交流,教育资源网络集备效果凸显。

    新技术赋能“双减”

    “双减”实施以来,甘井子区101所中小学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聚焦“双减”,如何让作业更合理,更能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是金家街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研修的重要专题。金家街第二小学教育集团通过“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课题牵动,借助“云管理、云教研、云课堂、云研修”,打破区域和空间界限,打破校片区壁垒,将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让“双减”落地见效。

    聚焦升级课后服务质量,甘井子区形成了 “四二四”服务模式。即坚持按需调查、制订方案、招募师生、全面启动“四步走”;坚持学科辅导、特色课程“两手抓”;坚持弹性预约制、教师走班制、研修培训制、值班巡视制“四机制”,抓实研修,提升服务质量。

    目前,甘井子区已有70多所中小学建立了丰富多彩、结构多元的课后服务“1+X”课程体系。其中创客课程的融入是该课程体系的一大亮点。区内中小学已开设电子绘画、电子电路、少儿编程、激光雕刻、3D打印、机器人拼装、航模无人机、海洋创客、人工智能等十余种创客课程。

    学校将品类丰富的创客课程作为课后服务课程的有效补充,通过探究式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重要载体。

    疫情期间,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区教育局根据教学受众主体的不同,开展分类线上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全区小学采用“视频研学+线上作业+直播答疑”的线上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发布学习内容,学生根据学科学习任务登录泛在学习空间进行空中名师课堂学习,课后完成教师发布的线上作业,通过拍照上传作业内容,教师进行在线批改。为保障学习效果,增加直播答疑的教学环节,即教师通过视频直播形式对学生作业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讲解,并解答学生现场提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