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视窗“四大策略”深度推进“品质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9年2月,浙江省绍兴市教育局印发了《“品质课堂”深化行动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品质课堂”关注学科素养、学习状况、学习趣乐、问题思辨、实践体验、资源技术和学习效果七要素,这些要素的单向或融合发力助推课堂从“浅层思维”走向“深度学习”,为课堂教学改革找到切入点。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通过优化规划,统筹资源凝聚教育行政部门、科研培训机构和中小学群体力量;强化过程,按照主题引领、问题聚焦、专题研讨的路径进行行动研究;物化成果,以“教学主张+课例”的方式,形成区域推进改革的行动路径,并由此形成项目协同、贯通一致、评价导向、名师攻坚的实施策略,为区域整体推进“品质课堂”提供了样本。

    项目协同策略。区域推进改革既要全面把握,又要重点突破关键环节,形成骨干自主参与、团队攻坚参与、区域联动参与,构建同频共振的多元主体参与格局。 

    越城区从四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让课题研究与学校教学时间相结合。如课题研究立项申报和结题验收评审放在暑假,开题在学年伊始,中期检查在寒假,结题在学年末,实现课题研究与学校教学时间相匹配;二是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带着课题走进教材,在课堂进行课题的实践研究,由此促进教学行为逐渐由经验走向理性;三是现场陈述与以评促研相结合。课题研究最终成果的评审采用“查阅纸质材料+课题负责人现场陈述与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委不仅要写出书面点评,还要针对教师的文本材料、现场陈述、即时答辩作出评价;四是跨学段、跨学科的融合与交流相结合。课题研究系列活动让各学校各学段教师互听互评,促进学校间的交流和各学科的相互融合。

    贯通一致策略。区域在推进“品质课堂”过程中,以教学主张为载体,以课例为“通行证”,使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研究找到共同点,形成“贯通一致、节点多元”的运行图谱。

    遵循“教学主张+课例”的研究方式,每个课题组围绕教学主张开展主题与背景、规划与方案、情境与描述、成效与反思、点评及愿景的课例研究;聚焦学科素养要素,重在梳理教材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点,明晰教材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特点之间的关联点,通过“小问题、短片段、精策划、深反思”的方式,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聚焦“学习状况、学习效果”要素,重在坚持面向全体、讲究过程效率,推动从“以教评课”到“以学评课”的转变,实现知识和见识的双增长。不仅如此,越城区选编了《品质课堂——基于“七要素”的课例荟萃》,共辑录29个课例、8项课题、9篇名师攻坚策略,形成了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的内容体系,在绍兴市“品质课堂”深化行动项目成果评比中深受好评。

    评价导向策略。课堂评价标准是引领课堂教学改革走向的方向标。越城区对教学评优采用了“课堂考核+”的方式进行,先后研制了《“品质课堂”评价表》《课堂观察手册》《学生调查问卷》《师生访谈提纲》等可以量化的工具,用以区分所观察的课堂是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是关注知识的传递还是互动体验;用以比较现有教学方式在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班级课堂上的异同,研究教师教学主张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并通过比赛课全面评价、公开课主题评价、研究课选择评价、常规课开放评价等方式,形成描述性课堂评价报告,改变以分数或等级评价教师的传统方式,并借助“互联网+”突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增加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评课话语权。

    团队攻坚策略。教学改革不能坐而论道,而是要明其道、行其事,通过一个个攻坚行动来完成。一是在难点疑点处“攻坚”。教学难点疑点是指学习者难以接受和理解的知识,是由教材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差距造成的。教师面对学生的认知障碍不能简单地用一个错字来解决,而应帮助学生重新解读错误原因并找出纠错的办法,巧妙化解难点疑点;二是在拓展延伸处“攻坚”。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教师要善于在课堂“热闹”之后让学生“静下来”,遵循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通过递进式、发散式、连环式、思辨式等形式的追问,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