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研究院·劳动教育的课程思考①劳动是儿童抵达未来的通行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编制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图景,其中对劳动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基层学校如何设计劳动课程并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加强劳动教育有什么特别的“诀窍”?在跨学科学习层面,劳动教育如何全方位渗透?周刊将锁定劳动教育的课程思考,陆续推出相关思想成果和实践案例。本期特别聚焦一所学校的劳动教育

    ————————————————————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劳动的轴心始终没有停下的痕迹。新时代,劳动已经变得千姿百态,我们是否已经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荣光?劳动,已然成为未来世界的“邀请函”,而当下的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拿到劳动这张时代的通行证去抵达未来?

    未来的路上儿童需要怎样的通行证

    当下的我们除了居民身份证,还有一个“健康码”,这成为我们工作、生活、出行、住宿的通行证。而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也不断站在朝向未来的路口为孩子生成一个个自我认为重要的通行证:

    临时通行证。艺术证、科技证、体育证……如果这些通行证只是指向打开高一级学校的门而准备,没有去思考如何与孩子的审美素养、科学素养、运动素养、人文素养关联,那我们只能把它归类为儿童走向未来的临时通行证。

    特别通行证。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幸福、让孩子思维变得敏捷、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就劳动吧;如果你想让自己获得美的体验、美的创造,你想为小家庭、大社会创造价值,那就劳动吧!这是一张特别的通行证。

    永久通行证。德育可以养成好的品性、智育激发内在的智慧、体育让人拥有健康的体魄、美育让人感知美的世界,而劳动教育却是可以抵达以上一切的桥梁。在我看来,劳动教育就是“五育”并举中的那张儿童永久的素养通行证,这张通行证可以抵达未来,朝向辽阔的世界。

    特别通行证上有怎样的“二维码”

    劳动如何能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生成元素,如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滋长可能,如何在家庭的环境中达成价值共识,又如何将这些劳动规划文本的要求化为儿童鲜活成长的力量?我们需要创建“二维码”,即建构劳动教育的“四梁八柱”:

    一个中心:儿童幸福而完整的成长

    儿童是儿童,是最美好的事物的中心;但儿童也并非仅仅是儿童,因为儿童的身上有着家庭的烙印。父母带给孩子的就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劳动价值观、劳动家风,不知不觉中儿童就会形成“眼睛看得到,内心想做到,头脑会做到,手脚能做到”的习惯。儿童是独特而精彩的存在,需要幸福而完整的生长,这就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

    两个特性:内隐性和全属性

    内隐性:劳动素养是内在的无形之手。素养是人的内在之物,劳动素养是人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经验、劳动的核心能力以及劳动的观念、习惯和价值判断等。在劳动中形成自我的思维方式、核心模型与核心能力,并不断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稳定的、整体性的“核心”要素。

    全属性:劳动教育有着全属的有形之魂。劳动教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相互交织、彼此成全,有着内在的价值属性,那就是能够促进整个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五育”的关系;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属性,链接着真实的生活、关乎着未来的职业、联通着教育的世界;也有着生动的审美属性,在劳动创造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促进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实践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劳动教育是一般的、必须的、个体的,劳动教育也是关键的、重要的、全属的。

    三组体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

    研究儿童需求,关注儿童的劳动情感,破解劳动教育现状,需要家、校、社全场域的联动,需要低、中、高年段全链条的思维,需要知、情、意、行全人发展的目标视野,而小学劳动教育如何将顶层的战略思想化为落地的具体实践,那就需要有着课程体系的设计。学校致力于建设一个内容丰富、序列递进、知行合一、五位一体的“小学进阶式劳动课程群”,从“家庭小帮手、校园小卫士、田园小农人、职园小工匠、创园小创客”五个维度进行进阶式培养,并制定出适切儿童、指向素养、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

    四梁八柱:四轮驱动、八方着力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劳动的资源,无论劳动的强度、长度、宽度如何,每一次劳动都需要让儿童找到自己的劳动坐标,即“四梁”:学会生存、积极生活、丰富生命、享受生长;无论是长程的劳动课程体系还是短途的劳动实践探索,我们都可以将八个维度分别纳入劳动过程中,那就是“八柱”:培养儿童自觉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态度、科学的劳动观念、广博的劳动知识、美好的劳动情感、真挚的劳动情怀、丰富的劳动技能、创新的劳动思维,“四梁八柱”建构成为劳动教育的目标轴。

    六维链条:做、学、玩、思、创、行一体

    劳动的价值在于通过身体充盈内心,让劳动创造财富、幸福和生活。在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通过建构做、学、玩、思、创、行一体的六维链条来贯穿,增强劳动教育中儿童的四感:关注劳动的仪式感,让儿童从心底升腾起喜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对劳动的周遭充满好奇和爱好;激发实践的参与感,让儿童在丰富的家务劳动、广阔的田野劳动、公益的社区劳动中赢得劳动的尊重;设计劳动的游戏感,通过设计闯关、荣耀时刻等方式体悟劳动的乐趣;创造劳动的获得感,通过劳动素养评价、生动的劳动过程点赞,以及劳动铺子的成果发布,要让劳动精神内化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让劳动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田。

    怎样的实践可以拥有这张专属通行证

    建议一:劳动的“精米”要吃,“粗粮”也要用

    如今,劳动教育已从随意化、碎片化逐渐走向体系化、序列化,各个学校都在贯通性设计劳动课程的体系内容,形成了劳动课程的“精米”结构。我们的劳动实践指向大脑的开启、身体的舒展、心灵的愉悦、德行的养成、美的创造;在这些“精米”的劳动教育中,同样还需要让儿童有着劳动的“粗粮”,那就是在劳动中吃过苦、流过汗、冒过险、受过累,鼓励孩子经历那些看起来“粗糙”的体验,因为童年的劳动也需要一点冒险。

    建议二:劳动的“主干道”要走,“栈道”更要行

    在许多家庭和学校的劳动课程设置中,不断丰富、完善、序列成家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校园劳动等类型的清单、指南,劳动能力、劳动习惯正在被大家逐渐认识,并成为家长心目中儿童劳动教育的“主干道”,但我认为看起陡峭的“栈道”更要行。未来的儿童不能只培养成72般武艺的“空心菜”,劳动的核心之魂在于劳动价值观,需要劳动情感的深情厚谊、劳动精神的蓬勃生长、劳动素养的枝繁叶茂、劳动创造的无限可能。

    建议三:劳动的“新风”要启,“家风”更要传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农业已经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姿态。那么,当劳动的“新风”到来,手执镰刀的劳动“家风”还需要传承吗?中华民族是有优良的劳动“家风”的,当下的劳动教育不能忘了民族留下的精神财富,不能追时尚“新风”而忘却优秀传统“家风”。

    建议四:劳动中“身体”要力行,“大脑”更要同行

    具身的实践、切身的体会、劳动需要我们身体力行,身体力行的劳动回报的首先就是健康。在劳动强健体魄的同时,“大脑”更要同行。劳动推动人类进化,开化大脑,使我们更加聪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需要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体会到劳动的美好,未来才能有创造性的劳动。

    劳动是座桥,让天堑变为通途,让新时代素质教育之舟能顺利前行;劳动是架梯,从田野到星空,让新时代儿童的生命拔节生长有了支架;劳动是首歌,谱曲者、作词者、演奏者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而歌唱者是儿童,需要打破边界去贯通。让我们带着崭新的通行证,登上劳动教育的“月亮船”,抵达未来的星辰大海、诗与远方。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点评 | 潘 莉

    劳动影响一生

    作为常州市教育局领衔的江苏省2019年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区域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群的研发与实施》的阶段性活动之一,星河实验小学以一场云端论坛,呈现了一所小学落实劳动教育的大作为和真行动。他们围绕“劳动是儿童抵达未来的通行证”这样一个主题,谈看法、说想法、展做法,再一次提高认识、凝聚共识。

    此前,常州市以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加强劳动教育的方向、目标和具体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教育行政部门主要做好政策保障、机制创新、资源统整、氛围营造等工作。比如建立全市覆盖的劳动实践基地群,进行“现代农业体验、地方文化传承、智能制造实践、未来职业探索”四大领域的课程研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