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错”养“正”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常常问自己:“教育是什么?”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中指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迪智慧,点化生命。”

    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断追问,拜师之路的数个“高光时刻”又浮现在我眼前。

    与师傅华应龙相遇于网络。2012年我参加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培训时,对“化错教育思想”有了初体验,随即成为一名忠实的“华粉”;我们相识于2017年无锡“我不是笨小孩”的课堂上,相知于我申请加入华应龙名师工作室的“赶考之路”,短信、微信、面对面交流……我不断向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育思想靠近。

    列宁说:“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同理,谬误向后一步亦是真理。拥有科学对待错误的开放心态和思维方式,就有可能化“错”养“正”。化错思想践行学科育人,教学的价值在于“育”,育什么呢?育的是思维方式、学习欲望、开放心态、生命潜力……化错思想的终极目标是“正”,“正”即正确的、正能量、美好的、全人的……

    化错思想,真正是从教学走向教育,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错误总是设法躲避。华应龙老师告诉我们,课堂不要“规避”学生可能出现的差错,应乐观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差错,从差错中悟出道理、走向理解。正所谓“正确的,总是千篇一律;差错的,总是多姿多彩”。化错研究有3个过程,即错得好、多飞一会儿和拾起来,即我们所熟悉的“容错、融错和化错”。

    “差错的价值并不在于差错本身,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启迪何来?启迪来自于思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哲学思考,将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弄清楚事物的含义,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

    华应龙老师把儿童看作“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这一理念改变了我的学生观。课上,我明白了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探究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的重要性。当前,课程改革进入立德树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教师眼里不能只有分数和冰冷的知识,而应该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不断提升和改进数学教育,更应该关注“人之为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华应龙老师常常以“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行动理念点化学生生命、启迪儿童智慧。

    师傅对我说,数学课要有创新,课不润人誓不休!不仅润学生,还要润听课教师。做到“润人”的唯一途径是“竭泽而渔”地阅读和思考。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