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专栏化解综合实践活动尴尬的区域探索张 岩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必修课程,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独具价值。但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启动热、进程冷,高层热、基层冷的尴尬现象,这主要源于“五没有”“四不”的现实困境,即没有《课程标准》,没有系统的教材,没有评价标准,没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家长不认同、学校不重视、教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学。面对这些问题,如何确保开齐开足课程,如何创建符合区域特色的课程,成为汽开区的重点。

    建章立制,确保课程实施落地有声。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区域整体推进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关键。

    建立组织保障机制。以“区域统筹规划、学校自主设计”为原则,出台了《汽开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从行政管理、业务指导、督导验收等方面成立领导小组,区教育局主管副局长挂帅,各校校长统一参与负责课程实施;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和各校教学副校长组成业务指导组,保证课程有效实施;督导评估组由督导室牵头,要求各学校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确保课程开展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区教育局先后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与指导意见》《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意见》《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意见》3个文件,鼓励学校基于自身特点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对表现突出的学校给予经费、装备、师资培训等专项奖励,并将督导评估成绩和评价结果作为评选“年度先进学校”和“优秀个人”的主要依据。

    研训并举,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组建团队。课程实施初期,师资队伍主要由兼职教师构成,以班主任、劳技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及有特长的教师为主导,辅以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相关社会人员构成智力资源库,虽然解决了课程实施的燃眉之急,但始终是一支非正规军。随着实施的深入,汽开区在教师进修学校设专职教研员,负责统筹开发课程、挖掘培养骨干力量,逐步创建了集教研、科研、培训和信息化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业务团队,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研训一体。为匹配课程实施要求,区教育局开展三级研训活动,以统一认识,更新提升理念,强化实施效能。

    一是开展局级研训。成立综合实践教师研修班,通过外聘专家讲座与一线教师经验分享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课程的功能价值、资源开发、组织实施、评价管理等,帮助校长、教师掌握课程实践要领。同时,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骨干教师课程开发、推进名师工作室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二是落实跨校研训。把全区中小学划分为4个联盟区,以联盟区为单位把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教师集中起来进行业务指导。尤其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同主题异构研究活动,打破学科界限,做到了学校、学段、学科的融通,呈现了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思考,实现了教师跨领域的互动研讨、优质课程资源与师资的有效整合。

    三是强化校级研训。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通过建立和完善校本研训机制,通过集体备课、课后反思、课例研究等进行示范引领,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水平。

    一校一案,确保课程“一校一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千校一面,也不能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推进方式,区教育局采用“一校一案”的策略,即在《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践管理与指导意见》框架内,各学校结合校情、师情、学情,自主设计有学校特色的实施方案,从课程实施的基点上破解“五没有”“四不”问题,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品牌。如有的学校借助优势学科开展《汽车文化+学科》系列主题活动,有的学校借助省外资源开展“汽车总动员”“统整项目课程”等活动。汽开区通过“一校一案”落实“一校一特色”,打造出汽开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特色品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