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注意如下方面:第一,破“五唯”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将师德建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加快修订教师专业标准,职称评定适当对农村边远地区工作时间较长并且工作比较认真的教师降低要求,以此来增加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第二,加强师范教育。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推动一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加快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用好评价指挥棒,引导师范院校坚守师范教育初心,稳步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三,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教师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可以降低岗位等级或调整岗位聘用。第四,完善教师编制办法。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落实城市中小学编制标准,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对于非编教师,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将其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提升到与在编教师相一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十四五”时期,应该切实解决师资队伍城乡教育差距较大的问题。比如,有的地方还在依靠“顶岗实习”来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顶岗实习”对在校就读的师范生是很好的实践机会,并且现实中“顶岗实习”有很大存量,农村学校也需要以此来补充师资。在有的学校,顶岗实习的师范生能把农村教师置换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到地方院校进修学习。但我们要看到,它毕竟是权宜之计,不能把这种模式固化。我们要对此给予特别关注,加强研究,切实为缩小城乡师资差距建言献策。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十四五”期间的教育对外开放,应注意哪些问题?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江波: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严峻性,要具备风险意识、底线意识。“十四五”期间,我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去,参与到具有国际意义的话题当中去,同时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张民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能否提供优质的教育国际公共产品,是判断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强盛与否的标志。“十四五”期间应该继续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在鼓励留学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向世界提供一些教育的国际公共产品。不仅要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经验,还可以面向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需要,将其抽象成为某种理论、知识模型,供全世界分享。

    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张铁道:我们要反思过去十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供给机制。在“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长期发展阶段,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怎么帮助世界各国正确认知、了解、亲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宝存:“十四五”时期,要重视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是适度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第二是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打造优势学科,打造留学生品牌,把好入口和出口关。第三是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学历结构。第四是加强高端人才来华留学。第五是借鉴国际做法完善来华留学生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