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琐话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600多年前,一条蜿蜒的曲水从苍翠的会稽山脚下缓缓而来,沿途带着碑林、石刻,终于汇聚成一处圣地,名曰“兰亭”。时至今日,那些远山、近水、茅檐、竹林、楼阁、亭榭……无不散发着儒雅的翰墨风韵,仿佛一场梦境,安卧在会稽山阴,相约在永和暮春。

    兰亭因那场修褉盛会而千古流芳。此后,兰亭的每一场春色都恍若隔世,魂牵梦绕在山水之间。那一行行飘逸的脚印、一串串爽朗的高歌、一句句隽永的低吟,正从“曲水流觞”里起身、仰首、信步,在天光水色中缓缓拉开帷幕。

    故事发生在永和九年三月初三。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漫步于青山、银流、碧沼之间,竹林滴翠,草木溢香。“游目骋怀”之中,朗朗乾坤,茫茫宇宙,尽显春天的曼妙与生命的本色。恰巧也是这天,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东晋41位风流名士在王羲之的号召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这里,他们沿着曲水,觥筹交错,逸兴遄飞;在这里,他们以诗会友,“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于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风雅的一次聚会——“兰亭雅集”就此诞生。

    这场与风花雪月无关,却只与文字品位相连的聚会,散发着浓浓墨香,穿过历史的天空,久久萦绕在会稽山水间,荡涤着俗世的心境。在那茂林修竹的袅袅清音里——有谢安“契兹言执,寄傲林丘”的怡然洒脱、旷达不羁;有孙绰“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的超凡绝伦、高深玄妙;更有那王羲之“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的泰然自若、化悲喜于无形。

    41位名流雅士,各有各的心境,每一处景致在每个人眼里都是一种新的诠释,而东晋文人的山水赏会,常常兼有谈玄说理的内容,恰如王羲之《兰亭诗》所写,“寥朗无崖观,寓目理自陈”。在兰亭名士看来,山水之所以成为可以观赏的山水,并非山水的自然形态使然,而是山水景物给予人的一种高远之思、一种超然之感。

    因此,即便是他们中最显赫的人物、最富才华的诗人、最具人气的书法家、最有名望的学者……到了这里,都将褪去一身戎装与光环,化作碧水间的一片青荷、一叶扁舟、一声欸乃。或者,在烟波浩渺处剪一湖琉璃,披一身霞光,踏一池墨染,与山水合而为一。

    那一年的兰亭,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如一阵清风,伴着卓尔不群的俊逸之气,又仿若拂过的柳丝,暗藏金声玉振。参会41人,得诗37首,编为一卷,是为《兰亭集》。细细品咂这些诗句,字里行间掺杂的心事恰似流觞曲水般浮浮沉沉。然而,无论多么华丽的篇章、多么淋漓的歌赋,最后都被一支笔定格于一页纸上。

    一时之间,白鹅停止了欢歌,溪水停止了清吟,修竹停止了乐舞,落花停止了缤纷,世上的一切仿佛都屏住了呼吸,肃然等待着那一刻“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只见王羲之手执鼠须笔,笔锋跳跃在如丝般光滑的蚕茧纸上,兔起鹘落,一缕传奇的光芒闪过神州大地,一件划时代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就这样横空出世。连王羲之自己都没有想到,据唐代何延之《兰亭记》载:“其时乃有神助。及醒后,他日更书数十百本,无如祓禊所书之者。”

    如今,王羲之的《兰亭序》已是中国书法界的至宝,更以“天下第一行书”之名绽放于历史舞台。《兰亭序》风华绝代的容颜引得无数人竞相膜拜,连傲视天下的唐太宗都在这一尺墨宝前俯首称臣。遗憾的是,《兰亭序》的真迹又有几人真正见过?事实上,这惊世之作早在盛唐时期就神秘失踪了,它扑朔迷离的去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无论是流离于战火,还是陪葬于一代雄主李世民,都已成为美丽的传说。

    恰如修长的字体有了骨架的支撑,又如脱落的光阴被黄昏的炊烟缝补,《兰亭序》赋予“兰亭”的不仅是一个地名,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东晋时期,士大夫对政治的兴趣日趋淡薄,他们更愿意把精力和才华投注到自身艺术修养方面。在兰亭雅集两年后,也就是永和十一年三月,王羲之携子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或采药石访诸友,或穷名山泛沧海,悠游于山水之间,飘然于尘世之上,诠释着迷人的魏晋风流。

    千年之后,我们静坐于兰亭之中,研一方古墨,念一笔一画的传承。摩挲之间,那些零散的片段就会鲜活起来,许多线索就会交织在一起,拼凑出完整的王羲之,也拼凑出那个时代的音容笑貌、爱恨情仇。

    那一刻,我仿佛“清流激湍”边的一竿修竹,倾听诗文的唱和;我的枝丫化作万千文人手中的一支笔,可以温婉秀丽,可以笔走龙蛇;那一刻,我愿拭去身体里的所有尘埃,去赴这场千年之约。

    浩如烟海的史籍,残损斑驳的字迹,流觞中淡淡的酒香飘过,墨痕如昨,灵光闪烁。蓦然回首,我看见“兰亭”两枚灵秀聪慧的汉字,款步向尘世翩翩而来。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