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数与形的桥梁□ 游小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9-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观课笔记

    一次,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周卫东一节精彩的数学课“用数对确定位置”。大问题、真学习、高品格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核心问题,经历再创造。本课以“小鸭在哪里”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重走数学家探究发现之路,经历由“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到“用列和行的方法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最后到“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体现数学符号的简洁性与统一性,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学生经历“再创造”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周卫东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学习,由学生本人把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他突破了寻找第几排、第几座的教室座位位置之类的生活常识,在如何选择起始点(即方向)、怎样标注方格纸上横坐标与纵坐标两个方向的刻度(即距离)、一组数对中两个数顺序的规定、揭示数对与点一一对应的关系等方面,可谓独具匠心、设计巧妙。学生并没有停留在用第几列和第几行的方法确定点的位置,而是按照“简洁、统一”的标准进一步优化确定位置的方法,对创造出来的用箭头加数字、用拼音加数组合等7种表示物体位置方法进行情境假设:假如你是数学家,去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你认为哪些方法好?为什么?学生在讲道理、做选择、重优化的过程中,最终揭示出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的统一方法。

    把握本质,促进真学习。确定位置的教学,需要明确两个要素,即方向和距离。一维空间仅仅需要一个方向和距离,两维空间则需要两个方向和距离的交点,学生很容易可以迁移到三维空间就是三个方向和距离的交点,这就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另外,随着原点和横轴、纵轴向左下方平移,点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在对比现在和原来的位置过程中,学生再一次感悟到小鸭的位置是由横轴和纵轴决定的,两条轴又是由原点决定的,这一过程再一次指向数对是两个方向和距离的交点,原点就是横轴和纵轴的交点,仍旧包含了方向和距离两个元素。周卫东引入坐标原点,变“确定物体的位置”为“确定点的位置”,让我们感叹于他的教学创新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周卫东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他在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突破正整数的限定,延伸到数对中含有小数,甚至是拓展到小鸭游到第二象限时,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用一个正、负数的数对确定小鸭的位置,感悟到变化的是数的形式,不变的是确定方向和位置的标准,学着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基于儿童,为品格而教。周卫东的教学主张是“为品格而教”,对品格有以下三方面解读:“品”是分析、感悟、辨别,重要方略是用心品味,知行合一;“格”的左边是“木子旁”,意为“上为枝叶下为根,引申为根本”,核心意旨是培养理性精神;“格”的右边是“各”,即每个,彼此不同,表现样态是张扬个性,美美与共。周卫东的为品格而教,我的理解是“教师的教”还包含为品质而教。品质有很多种,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是工作品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是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是在优秀学习习惯的逐步养成中形成的。

    教育,不过是一场顺势而为,顺儿童成长之理,处儿童成长之势,给予生命支持。从建构标准到优化方法再到理解数对的意义,教师不是把知识的全部秘诀一下子倒给学生,而是让他们深入思考,讲明道理,然后再进行讲授,让学生在自主创造中建构知识,体会思考的乐趣。

    总之,周卫东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二维空间的表象,架起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及坐标思想,为第三学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进行了铺垫。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宁高新区蓼河新城外国语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