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选课 科学走班 优化教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浙大附中”)实行分层分类分项选课走班,做到了“一生一课表”“一课一同桌”,即全员全科选课走班。

    优化课程供给,保障应选尽选

    早在2013年,浙大附中就开展课程的顶层设计,将原有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加以重构,构建“求是课程体系”,包括学科课程、综合课程、特色课程等,兼顾高考和兴趣特长发展,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选择需求。

    学校所有学科课程(包括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面向全体学生实行走班制教学。数学、外语采取分层选课走班;语文采取基于兴趣爱好的分类走班;“7选3”(选考和学考)学科为分类选课走班,将参加选考和只参加学考的学生分别组合,分类走班;体育、艺术学科课程采取基于兴趣特长的分项走班。

    学校着眼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面向特定群体,采取不同策略选课走班,从实际效果看,深受学生欢迎。

    优化过程管理,保障所选尽优

    浙大附中注重加强选课指导,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为学生选课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已构建起生涯导师制、生涯公共课程、学科生涯渗透、生涯讲坛、生涯体验、生涯咨询与评估跟踪“七位一体”的生涯发展教育模式,通过课程与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促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潜能在分层走班中得到充分展现。同时,学校编写了《浙大附中学生选课手册》,出版了《新高考指南 6选3·7选3 学科测评工具》《新高考指南 7选3·专业·大学》等,为学生选课、高考选考提供科学指导。

    浙大附中在高一年级开始指导学生选课,并与相关科技公司合作,为学生出具《学科潜能测评报告》,帮助学生进行选科。学校为每一名学生配备学科导师,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生涯规划、心理疏导甚至日常生活等方面得到导师的全程指导。

    学校建立教学调研诊断制度,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选课走班教学指南及相关制度,为分层走班的教学实施、学生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教师评价提供规范指导。

    分层、分类、分项走班之后,学校实行教学班和行政班双重管理。教学班任课教师负责组建教学班班委,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态度等日常学习行为,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做好过程性评价的记载,并与班主任、家长及时沟通。

    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所选尽实

    为了保证学生将选课落到实处,让走班教学发挥实效,浙大附中对教室、设备及相关教育资源进行了优化。

    拓展学习空间。为解决选课走班带来的学习空间不足的问题,从2015年起,浙大附中开始创建学科教室,起初将现有教室和实验室用较低成本改造为学科教室,后来又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开辟建成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进一步把图书馆、走廊等校园环境资源作为学习空间进行设计和安排,最终构建起“专用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共享资源教室—虚拟教室”的学习空间网络,仅物理空间的现实教室就有80多间,满足了走班教学的硬件需求。

    融入智能管理。浙大附中引入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涵盖了“7选3”选考调查、选课管理、排课、过程性评价、成绩分析、满意率调查、教材管理、信息查询等模块,保障选课走班有序进行。学校引入电子班牌刷卡点名系统,助力对学生的考勤;定制分类作业柜,改变作业收交方式;引进精准教学系统,实现大数据个性化教学管理以及数据智能驱动的精准教学。学校还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新型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让他们在选课走班的学习中有充实的获得感。

    开发社会资源。浙大附中坐落于杭州西湖核心风景区,周围有西泠印社、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图书馆等。作为学校特色课程群之一,西湖情怀课程群充分利用西湖及周边资源,被称为“湖在课中,课在湖中”。学校还在浙江大学的支持下,开发学术探究课程群,学校的部分大学先修课程和创新课程就开在浙大。同时,上百名浙大教授成为学校“浙大教授与学术人生”课程的兼职教师。

    选课走班教学是适应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种新教学模式,选课走班教学对于我国普通高中来说,总体处于探索过程中。浙大附中经过8年多的实践探索,得出的基本经验有三条:其一,保证选择性是基本前提,学校要确保学生有课可选和选课适当,这既是选择意愿的满足、选择权的落实,也是学生选择能力培养的要求。其二,实施走班制是重要保障。学校要创造条件,使走班规范有序。其三,教学创新是根本动力。走班教学机制下,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如何实现育人方式转变?这对于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作者系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