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艺术中诗意地栖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1年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教师节文艺汇演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无声地滋养生命的成长,对每一个生命耐心、包容、理解、成全,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成就生命。

    新时代托举教育新梦想,“双减”背景下如何借助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形成新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荣成市第一中学的闪光点在于:作为一所山东省优质县域高中,秉承“用艺体滋养生命,让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的理念,时刻将师生的生命成长摆在极其重要的战略高度,以“生命化”特色发展作为培养人才的核心,聚焦“生命视野开拓育人路径、艺体引领促进品牌提升、根植地域特色夯实课程基础、内外结合拓展社会实践”4个方面拓展育人新格局,打造了一所以“生命化教育”为特色的品牌名校。

    生命视野

    开拓“艺体品牌”育人路径

    针对当前高中教育生态现状,学校经过反复论证、顶层设计,立足生命视野对教育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在“双减”背景下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着重关注人的培养,最终把艺体教育作为当前教育转轨的理想突破口。

    学校以生命教育为基点,形成一条“创新管理—学术立身—艺体特色—文化立校—品牌定位”的特色品牌创建思路。实践中坚持实施“生命化·学科+”发展策略,打造以“激扬生命”为主旨的“生命化课堂”,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明确了“以艺体特色丰盈生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路径,构建“音(引)领成长、乐(悦)动生命”音乐学科基地,借助艺体特色社团创建,用艺术陶冶情操,用运动改变大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绽放生命活力。

    艺体引领

    助力“品牌提升”润泽生命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文件精神,构建“三元建构,社团支撑,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音乐基地建设模式。“一元”即:依托高校资源,以社团为支撑,以活动为载体,构建联合育人机制,进行国家基础课程二次开发。“二元”即:依托专业艺术培训学校、民间艺术家等社会力量,开发“渔家文化”“将军故事代代传”等特色课程。“三元”即:依托艺术团、文化馆等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建立校内外联动机制,服务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为进一步发挥课程育人的主导作用,学校深化课程基地建设,改革课程评价制度,打造了以音乐学科为引领,以体育、美术学科为两翼的艺体特色,将艺术教育融入师生生活,着力克服普通高中办学的“唯分数,唯升学”倾向,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绽放艺术教育,以特色润泽生命成长。

    根植课程

    构筑“地域特色”育人基础

    立足渔海文化,搭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立足“海文化特点浓重、渔文化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因势利导地开发了趣味性强、参与面广、影响力好的渔家大鼓、渔民号子、渔家秧歌“三渔文化”特色课程群,大力推广普及渔海文化,让古老的“三渔文化”迸发出了不朽的活力。

    挖掘将军文化,谱写“红色基因”动人华章。充分挖掘将军文化,发挥红色基因价值,开发“将军故事代代传”系列特色课程,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培育了一批红色基因育人项目,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课程之中,让学生从了解到感知革命者的奋斗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家的精神血脉。

    内外结合

    拓展“校外特色”实践基地

    学校推动地方特色课程开发与社会实践同向而行,通过建立校内外联动机制,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走出校园,深入社区,走向渔港,奔赴劳动基地……“走出去”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走进校园,开展戏曲进校园、民俗进课堂……“请进来”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无限魅力。在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感受着校园内外文化结合的精髓和魅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让优秀的文化艺术温润学生的心灵,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提升了身心素质,还树立了团队协作意识,提升了人际社交能力,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艺术是关乎生命审美的教育,荣成市第一中学以人为本,创新“生命化教育”,以艺术浸润、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热情,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让生命在艺术中诗意地栖居。

    (迟万波 邹卫平 闫红生 邢信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