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教科研部门的“自我革命”!从教研转型出发,黑龙江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教研方式,为教科研部门参与基础教育改革,找到一条更为生动、有效的路径。在成就教师中共享幸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黑龙江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门前,矗立着一台当地人称为“磕头机”的抽油机。它仿佛昭示了,这座建在油井上的城市,与这所学院的发展始终相伴相生。

    1979年底,大庆市建市,面对教育的滞后,当时的市领导提出,宁可缓建几座教学楼,也要把教育学院赶快建起来。1981年初,大庆市教育学院成立,即为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前身。

    30多年来,大庆教育的每一个成就,都留下市教师进修学院的足迹。

    一段段光荣的历史,就记录在教师进修学院的院史室里。每当有新的教研员进来,先要参观院史室,然后站在学院的誓言墙前,庄严宣誓,并郑重地在誓言墙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通过这样特别的入院仪式,院长卢士安希望,每个教研员都能够清楚自己的工作所承载的历史使命,进而在工作中体验到更大的职业价值。

    怀着这样的责任和担当,几年前,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明确提出教研转型的改革思路,创新教研方式,在与一线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中提升服务和引领的能力。

    这是一次教科研部门的“自我革命”,也为教科研部门更好地引领基础教育改革,找到了一条更为生动、有效的路径。

    一场从“人”开始的变革

    3年前,市教师进修学院对大庆市的中小学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视导。面对视导结果,大庆人对传统的教研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

    “研究问题比较浅显,教研目标指向不明,教研证据相对缺乏,研究内容过于空泛,教研模式不够灵活,教研过程流于形式……”在全市的教研工作会议上,卢士安打开天窗说亮话,一口气说出了教研工作存在的10个突出问题。

    发现问题,常常意味着变革的开始。就在这次会议上,大庆市率先提出了教研工作转型的新思路。

    “从经验向实证转型,从机关向基层延伸,从单研向群究过渡,从偶遇到联姻拓展,从人治向法治飞跃。”卢士安用这样“五个转变”概括教研转型的核心理念。

    大庆市教研转型的第一步,是筹备成立全市学科教研中心组。

    原因是明摆着的。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虽然有近百位专职研培人员,但平均下来,仅有一两位教研员负责某一学科或学段在全市的教研工作,的确勉为其难,工作中也很难做到深入和有效。

    “成立学科教研中心组,就是让优秀的学科教师参与到全市的教研工作中,进行相互交流与碰撞。”卢士安解释说。按照这一思路,由学院的各学科教研员牵头,从全市中小学挑选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科教研中心组。每组20位左右的成员,负责该学科在全市的教育科研工作。

    有了这样一支生力军,过去由教研员单打独斗、勉力支撑的局面顿时改观。

    首先受益的,是全市的教学视导工作。过去仅靠教研员下去视导,听课走马观花,指导也是蜻蜓点水。现在不一样了,教研员带着学科教研中心组一起进校,同时深入不同的班级听课。他们手持不同的观察量表,从教学设计、语言教态、课堂提问、信息技术应用、学生参与等多个角度进行观察记录。听课结束,中心组成员将观察量表汇总,形成了一份科学详实的教学诊断,并通过实证分析对学校教学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在参与视导的过程中,我们自身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作为小学英语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大庆市机关一小教师董丽丽深有感触。

    更重要的是,有了学科教研中心组,过去教研与教学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也得到了根治。

    小课题研究是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推出的另一创新举措。各学科中心组深入全市中小学,开展全员参与式教学研究,通过调研与座谈,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把问题变成教师研究的课题,引导教师们用研究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我的小课题是《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小组合作低效的成因》,它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大庆五十五中数学教师常明睿笑称。

    过去,学校提倡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但常明睿总对学生不放心,觉得让学生自学,不如教师讲授更有效,对学校的要求很抵触。借助实施小课题研究的契机,学校因势利导,把他的问题变成课题研究。

    一年的研究下来,常明睿明白了,学生小组合作低效,问题出在教师身上。课堂教学,该放手时必须放手。

    据统计,仅在2014年,全市共有近3000项小课题被立项为市级规划课题,参与的教研员和教师有13000多人次。在研究中工作,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庆教师的一种专业成长方式。

    正是目睹了这样的实践效果,2014年10月,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在大庆市召开全省研培工作现场会,将大庆市教研转型工作经验向全省推广。

    教研员的幸福在哪里

    2016年5月,福建福州,由中央电教馆举办的第九届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吸引了全国2000多位参会代表。

    活动的“重头戏”,是由400多位教师角逐的主题为“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的现场赛课。结果揭晓,令人难以置信,由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选送的11位教师全部获奖,学院也因此被授予“地市级优秀组织单位”。

    说到这次获奖,大庆五十五中历史教师赵丽君特别激动,她设计的《秦帝国的兴亡》一课获得一等奖。她利用电子白板和手机APP,让学生“穿越”历史,帮助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从而深刻理解了“远交近攻”的政治谋略。

    “非常感谢学院的教研员,我的说课稿他们陪着我修改了不下十几遍。”赵丽君一脸幸福地说。

    像赵丽君一样,说起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许多教师都满怀感恩。正是在学院提供的活动和平台中,在各种参与式培训中,他们成长着、幸福着。

    教研员的工作价值要通过教师的成长来体现,用卢士安的话说,只有这样,才能让教研员“自信有尊严,自强有成就,自立有地位”。

    教研部门要在推动区域教育改革中提升自身的精准服务能力。基于这一理念,从2010年起,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就以高效课堂构建为抓手,推进全市中小学进行课堂教学变革。

    “有效教学是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追求更高的效能。”卢士安说。有过15年一线教学经验、身为物理特级教师的他也深知,只有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入手,才能把教师从“泪水+汗水”、“日光+灯光”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一开始,与全国不少地方一样,大庆也走过一条“走出去,请进来”的“取经”路,但他们慢慢发现,仅靠外来培训不能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于是开始转变策略,利用本土培养起来的优秀学科教师,以他们为样本,自主进行高效课堂的培训与研讨。

    从高效课堂出发,立足于本土培养,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打造了一系列既有创新性、又务实高效的品牌教研活动。

    让许多教师念念不忘的,是学院组织的“五支队伍”培训。“五支队伍”是指校长、教备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和专兼职教研员。学院为他们分别设计培训菜单,每月一次培训活动,或专家讲座,或专题研讨,或外出研修。

    “起初听说要参加培训,特别不情愿。”班主任孙雪峰说,“工作都够忙了,哪有时间啊?”

    没想到,第一次培训就让孙雪峰着了迷。当时,学院请来全国名师赵谦翔作讲座,听得她如痴如醉。回来照着讲座中说的方法去实践,还真有效。再后来,她又听了不少名师报告。足不出户就能得到这样的高端培训,孙雪峰觉得真是赚了。慢慢地,工作倦怠感消失了,职业幸福感与日俱增。

    “从未参加过这么严格的培训,简直是累并快乐着。”数学教师沃野笑称。他们被编成不同的班级,有班主任、班长、小组长,有班级QQ群。每次培训记考勤,培训完了还有作业。班长收作业,各小组互相批阅,选出优秀作业在QQ群展示,一年的培训结束要评选优秀学员。

    去年,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又推出一个“大手笔”项目,由市里投入近2000万元,在全市各区县装备了400间互动教室。

    “现在,我们在任何一间教室上课、做培训,其他399间教室都可以现场直播、互动参与。”学院副院长李本祥介绍说。

    有了现代技术的支撑,一项新的教研方式——“空中课堂”应运而生。每天下午3点是“空中课堂”开播时间,由各学科中心组安排研训活动,有年轻教师的下水课,有名师或教研员的专题讲座,各区县教师坐在本地的互动教室就可观摩,还可通过网络与其他区县教师即时沟通。

    新技术手段的引入,让教研工作如虎添翼,也让大庆市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先人一步。就在前不久,大庆市教育局长关玉璞和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卢士安,双双获得由教育部在线教育中心颁发的教育信息化优秀个人奖。

    用文化引领教研工作

    当了十五六年教研员,大庆市龙凤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张德顺,突然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幸福感。

    去年,市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研培文化月活动,号召全市教研员参加,同事们撺掇张德顺报名。“我都50多岁了,还嘚瑟啥呀?”张德顺不情愿地报了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课程     下一篇: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