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教科研部门的“自我革命”!从教研转型出发,黑龙江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教研方式,为教科研部门参与基础教育改革,找到一条更为生动、有效的路径。在成就教师中共享幸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7-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等到弄明白文化月是怎么回事,张德顺上了瘾。“这活动太有意思了,有说课、有演讲,还有才艺展示,全市教师都看着呢,五区四县的教研员在一起大比拼,谁都不甘示弱。”平时,张德顺就是一个多面手,这下可找到了用武之地。几场比拼下来,他一场比一场出彩,最终获得了一个单项第一名、总分第二名。

    至今提起这事,张德顺还美滋滋的。“就像上了星光大道,在教师们眼里,我也是明星了。”成了“名人”的他,现在工作特别有激情,一点儿不像50多岁的人。

    一项研培文化月活动,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这还得从头说起。

    在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一年到头有许多文体活动。学院虽然只有100多位员工,却成立了舞蹈队、排球队、书法社团等十几个社团,每周定期活动,让学院的教研员们在紧张、繁忙之余可以放松身心。此外,学院每年还举办趣味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医疗保健知识讲座……

    在这些活动背后,是学院注重文化建设、倡导文化管理的理念。学院有自己的院徽、院歌、院花,都是教研员们自己设计或评选出来的。学院有自己的院训、誓词、办院理念,办公楼里每一层都精心设计了楼层文化。

    “我们有规范的制度,但更注重文化管理、人文关怀。”卢士安说,“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找到归属感,自主自发地去工作。”

    这样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对内部管理上,也更多地体现在对县区级教研部门的引领和感召上。

    原本,在市教师进修学院和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行政管理关系,这也造成了两级教研部门合作与交流的障碍。

    “过去我们与市教师进修学院各管一片,市里的教研员很少下到区里来,我们与其他区县兄弟部门也交往不多。”龙凤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崔岩坦率地说。

    但这几年,让崔岩感到兴奋的是,在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引领下,全市的教研部门真正成了一盘棋,大家相互联动,合作越来越紧密。

    毫无疑问,这样的互动与合作,给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带来许多“实惠”。学院组织的外出培训研修,名额尽可能向区县倾斜。由学院牵头的教育装备项目,学院有意识把权力下放给区县教师进修学校。

    但实际上,比业务引领更有力的,是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在教研文化上的感染、吸引与影响。

    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研培文化月活动中。起初,这本是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内部的一项活动。2013年,学院举办了一场激情六月文化艺术节,历时3天,有培训,有展示,有文体活动。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都很羡慕,建议学院带上他们一起做活动。于是第二年,原来的文化艺术节就拓展成了研培文化周,市县两级教研部门都参与进来,教研员们乐此不疲,最后纷纷说不过瘾。第三年,学院干脆又把文化周拓展成了文化月,历时两个多月,举办了200多场活动。

    “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下一步,我们准备把文化月拓展为文化季、文化年,变成一项常态工作。”学院副院长刘光伟说。

    这样的活动,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示范效应,影响着各区县的教研工作。

    “受学院启发,今年,龙凤区也搞了一场首届小学研培文化月活动。”崔岩说,“我们设计了讲精彩一课、评教学一景、写教学叙事、送教下乡等新形式,深受教师欢迎。”

    去年,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院又有新创建。他们以类似“第三方评估”的形式,开展“研培先进集体”和“研培先进个人”的评选,组织各区县教育局领导、各区县进修学校领导以及各下属业务科室一起述职、参评。

    “我们希望理顺行政管理与业务引领之间的关系,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卢士安说,“下一步,我们将依据县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评估方案,通过对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评估,强化对他们的价值引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课程     下一篇: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