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科研素养 培育优秀创新型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3-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如何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涵盖知识传授和技能掌握,也包含对学生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迫切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研素养培育问题,着重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性思维,通过开设学术课程、强化导师指导、拓宽学术视野和开展学术活动等方式,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学生科研素养。

    开设学术课程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院始终将培育学生科研素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从顶层设计出发,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开设各类学术训练性课程。近年来,学院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学术训练与论文写作”专业必修课程,以专题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学术活动的内涵、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学院先后开设“数据统计与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研究科学方法论”等学术探究方法类课程,围绕不同主题,着重增强学生运用科学技术与方法进行学术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院还引入兄弟院校或网络学习平台的学术训练类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学院定期提供由部属师范院校开设的科研方法训练课程视频、网络学习平台学术讲座直播等,组织学生通过数字平台掌握学术研究方法、了解最新学术动态。

    强化导师指导

    发挥导师的学术指引作用

    为了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与探究能力,学院高度重视发挥学术导师在引领和指导学生学术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学院建立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度,鼓励教师接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调动学生投身科研、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并在项目中及时解答学生的科研困惑,规范学生的学术探究行为。学院积极营造师生深入交流互动的良好学术氛围,确保每名学生能够随时获得学术导师团队的科学指导。

    学院将指导学生学位论文写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要求导师严格把关,务求在选题论证、开题报告撰写、中期检查、毕业论文评审与答辩等环节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学术研究规范。此外,学院还逐步完善学术导师指导制度,要求学术导师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指导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开展师生学术沙龙等。通过学术导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科研方法运用水平持续提升。

    拓宽学术视野

    开展内通外联的学术交流

    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学院采取内通外联的学术空间拓展策略。一方面,学院及时将院内和校内教育教学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志趣和最新科研成果进行汇编整理,定期印发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其他院系或专业教师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带领学生就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对话思考。另一方面,学院还积极拓宽校外学术交流合作的渠道,依托数字化技术开展学生云端学术交流活动,增加学生跨校学术对话深度;依托校内科研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开展学术讲座,解答学生学术探究中的困惑。

    学院定期开展面向全体在校生的学术论坛,鼓励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意识。学院鼓励并资助学生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训练营,带领学生参与兄弟院校开设或提供的学术研究项目,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实现个人价值和专业价值。通过内通外联,学生逐步建立起学术研究意识,学术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学术交流能力进一步提升。

    开展学术活动

    以实践检验学生的科研水平

    学院坚持知行合一的育才理念,认为学生的科研素养需要在参与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提升。为此,学院积极开展面向学生的学术活动,倡导学生将所学所知运用到现实问题的探究分析中。学院每两周举办一次“狮山夜话”学术成果分享会,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并积极分享研究成果,提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参与学术分享会的师生就特定学术议题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解决问题的诸多思路,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和科学求证的意识与能力,夯实学术科研素养根基。

    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硕博士学位论文开题、答辩等人才培养环节,在聆听专家学术见解的同时,检视自身学术训练方面的不足,激发学生自觉提升学术修养的动力。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学院开展的各类学术活动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部分优秀学生代表学院在各类学术竞赛中获得荣誉,展现了新时代优秀创新型人才的风貌。(高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